作者:程利南
来源:程利南博客
为了预防多胎妊娠或以往曾有早产史者在再次妊娠后期发生早产,产科临床予以应对的一项措施是施行“宫颈环扎术”,即将宫颈予以缝合,以预防其随妊娠进展过早缩短、开放,从而导致早产的发生。对于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至今在临床上是仍然有争议的。
为了评估宫颈环扎术是否确能改善多胎妊娠者或者是早产高风险妊娠者(如超声诊断为“短宫颈”或妇科检查发现有“宫颈变化”等)的妊娠结局,日前,Berghella等以围产儿死亡率、新生儿严重疾病发生率(简称“新生儿发病率”)等为主要观察指标,并结合其他观察指标,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
Berghella等检索了年6月30日前Cochrane妊娠与分娩组的临床试验注册资料及资料所附的参考文献。收集所有有关宫颈环扎术的随机和半随机的对照试验,其范围包括:多胎妊娠孕妇行宫颈环扎术与未行宫颈环扎术之间的比较研究,多胎妊娠宫颈环扎术与其他预防性疗法(如黄体酮的应用等)之间的比较研究,早产高风险妊娠者(以往病史提示,或者是超声检查或妇科检查诊断)之间行宫颈环扎术的比较研究;但不包括交叉设计的研究和仅有摘要的资料。所收集的资料由2位研究者独立审核,评估偏倚风险,提取研究数据,并予以正确核对。
共有5项随机比较的临床试验、位单胎和多胎妊娠的妇女符合分析要求;经排除单胎妊娠后,对留下的例多胎妊娠(双胎例,三胎6例)进行了深入分析。5项试验中,在观察对象中,无妇科检查诊断的早产高风险妊娠而行宫颈环扎术者;未涉及对出生婴儿长期神经发育结果的观察。这5项临床试验的质量是处于平均水平至平均水平以上。
分析结果显示:将行宫颈环扎术者的资料合并(宫颈环扎术组),与非宫颈环扎术者比较(非宫颈环扎术组),围产儿死亡率无显著差异(19.2%vs.9.5%;5项研究,例),相对危险度(RR)为1.74,95%可信区间(CI),0.29-3.58;新生儿发病率无显著差异(15.8%vs.13.6%;3项研究,例),RR为0.96,95%CI,0.13-7.10。将围产儿死亡率和新生儿发病率合并分析,两组之间也无显著差异(40.4%vs.20.3%;3项研究,例);平均RR为1.54,95%CI,0.58-4.11。
宫颈环扎术组与非宫颈环扎术组其他指标的比较:孕34周前的早产(平均RR为1.16,95%CI,0.44-3.06;4项研究,83例)、孕35周前的早产(平均RR为1.11,95%CI,0.58-2.41;4项研究,83例)、2,克的低体重出生儿(平均RR为1.10,95%CI,0.82-1.48;4项研究,例)、1,克的极低体重出生儿(平均RR为1.70,95%CI,0.15-18.77;3项研究,例)以及母体选择性剖宫产和急症剖宫产(RR为1.24,95%CI,0.65-2.35;3项研究,77例)、母体不良反应(RR为3.92,95%CI,0.17-88.67;1项研究,28例)等,也均无显著差异。
此外,亚组的分析结果提示:超声诊断的早产高风险妊娠行宫颈环扎术者,低体重出生儿(平均RR为1.39,95%CI,1.06-1.83,Tau2=0.01,I2=15%;3项研究,98例)、极低体重出生儿(平均RR为3.31,95%CI,1.58-6.91,Tau2=0,I2=0%;3项研究,98例)和呼吸窘迫综合征(平均RR为5.07,95%CI,1.75-14.70,Tau2=0,I2=0%;3项研究,98例)的风险均是增加的。不过,分析所涉及的临床试验数量较少,也存在着异质性及亚组的差异,对这些分析结果的解释宜慎重。
基于上述分析结果,Berghella等认为:尚无证据表明,宫颈环扎术对于预防多胎妊娠的早产、减少围产儿死亡率和新生儿发病率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措施。
文献来源
BerghellaV,AlfirevicZ.Cervicalstitch(cerclage)forpreventingpretermbirthinmultiplepregnancy.CochraneDatabaseofSystematicReviews,Issue9.Art.No.:CD.DOI:10./.CD.pub2.
更多精彩内容,让白癜风患者感受中科魅力北京那所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