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小编提示
宫颈糜烂向来被看作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然而,这个“妇科疾病”不仅已经在美国教科书里被删除,而且宫颈糜烂是一种“癌前病变”的说法也被否定。尽管如此,在国内医疗市场上,这个“病”却被普遍过度医疗。
宫颈糜烂向来被看作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然而,这个“妇科疾病”不仅已经在美国教科书里被删除,而且宫颈糜烂是一种“癌前病变”的说法也被否定。尽管如此,在国内医疗市场上,这个“病”却被普遍过度医疗。那么,宫颈糜烂到底是妇科疾病吗?该怎么诊断宫颈糜烂呢?患上了宫颈糜烂又该如何治疗呢?
笔者小佳体检时查出了有“轻度宫颈糜烂”,便找了北京一医院,花两千多元做了LEEP刀(宫颈电外科环切术)手术。尽管为她做体检的医生已经告诉她,轻度的宫颈糜烂并不需治疗,“但我有些不放心,为了以后生育着想,还是把它根治了吧。”小佳解释说。其实,就连她的体检医生恐怕也不知道,让小佳如此放心不下的“宫颈糜烂”,根本就不是一种病。
在首都医院的资料里,放着一摞复印的报纸,那是年8月发表在《健康报》上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宫颈糜烂,一个错误的诊断术语》。只要遇到因“宫颈糜烂”前来看病的人,都会先“派发”一张报纸的复印件给对方。
“每天我都要接待好多这样的‘病人’,其实,单纯性糜烂根本就不需要治疗。”妇产科主任医师语气中透着无奈,“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在美国,宫颈糜烂就不是病了,甚至这个词,也从教科书中被删除了。”
如医院妇产科当医生的韩女士清楚地记得,5年前,当她还在南方医科大学读书的时候,当时第5版的《妇产科学》教科书上,还将“宫颈糜烂”列为慢性宫颈炎的症状之一,对其诊断的方法也停留在肉眼观察的阶段。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查询得知,年出版的第7版《妇产科学》教材,已在其前言中明确表示:要和国际接轨,重视知识更新……不断更新临床诊断治疗标准。例如取消“宫颈糜烂”病名,以“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生理现象取代。
“柱状上皮外翻”究竟是怎么回事?对此,宋学红解释说,女性子宫颈表面的上皮在胚胎发生期有两种:原始鳞状上皮与柱状上皮。在青春期前,原始“鳞-柱交界”位于宫颈管内等处。青春期后,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宫颈的体积迅速增长并大大超过子宫体,随即发生“宫颈外翻”。外翻使宫颈柱状上皮暴露于宫颈外口,呈红色粗糙状——红色是因为柱状上皮呈单层排列,其下方有丰富的血管网;粗糙是因为柱状上皮相互融合呈绒毛或颗粒状。
简单地说,柱状上皮外翻是女性体内的雌激素“作祟”而造成的,这一生理现象会从女性的青春期起持续几十年。至于有的人有,有的人没有,则因体质而异。宋学红说,“单纯柱状上皮外翻程度的轻重,跟疾病没有关系。”
尽管如此,在“中国知网”学术期刊出版数据库里搜索“宫颈糜烂”,总共能找到篇相关文章。其中最早的一篇可追溯到年,而仅在刚刚过去的年,就有篇以“宫颈糜烂”为关键词的中文论文发表。然而,以“柱状上皮外翻”或“柱状上皮异位”为关键词,总共检索到的文章还不到10篇。
在有关宫颈糜烂的众多著述里,可以轻易看到对其治疗方法的描述:从早期的各种中药治疗、针刺、火熨疗法、电烙、冷冻、高频电刀,到后来的超声、电切、微波、激光,直至如今最先进的LEEP刀。在过去的50多年里,医学界对宫颈糜烂的治疗方法层出不穷,花样不断翻新。
然而,用“宫颈糜烂”来描述女性子宫颈外口红色粗糙状的外观,这是医学上一个历经多年的错误。使用各种疗法、治了这么多年的“宫颈糜烂”原来不是病,中国医学界对此的认识竟比国外落后了近30年!不仅如此,这种“误会”迄今还在有意无意地被延续着。
济南原始点学习交流平台增添了原始点视频链接和自助查询功能,可以手机直接观看原始点理论和手法视频!输入关键词,可以查询几百种常见疾病!
济南圆觉原始点泉景公益站(泉景雅园室):每周四到周日上午开放(9:00-12:00)下午为重症咨询时间(需提前预约)
联系人:夏老师张老师
王老师13383619
济南圆觉原始点无影山公益站(无影山中路联合党委一楼):每周日到周五上午开放(9:00-12:00)
联系人:周老师芳华老师
张老师(周日)
泰安圆觉原始点(中七里小区望岳A区1号楼东单元1楼东户室):每周二、四、六上午8:30至11:30,其中周四为重症咨询时间(需提前预约)。
联系人:任老师刘老师
公益站不收取任何费用,不夹杂任何个人利益!济南原始点封闭公益学习班食宿、学习、资料全部免费!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