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癫疯怎么治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40529/4397241.html
就在昨天,一则悲痛的消息传来:歌手赵英俊因癌症去世,年仅43岁。
温暖动人的《送你一朵小红花》,作于他病重的时刻,“多么苦难的日子里,你都已战胜了它......”
43岁是非常年轻的年纪,无数人为之震惊和痛心,也不禁感叹癌症的年轻化和高发性。
今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再次发布了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统计了全球个国家36种癌症类型的最新发病率、死亡率情况,将#癌症#这一话题推上热搜。
01可怕!这些癌症正在威胁你世界卫生组织癌症专家表示,年万人死于癌症,全球有1/5的人在其一生中都会患癌。其中,乳腺癌以新增人数万超越第二名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
而其它占据全球发病率前十的癌症分别是:肺癌万,结直肠癌万,前列腺癌万,胃癌万,肝癌91万,宫颈癌60万,食管癌60万,甲状腺癌59万,膀胱癌57万,这十种癌症占据新发癌症总数的63%。
单位:万
年全球确诊癌症的患者数高达0万人。其中,我国新发癌症万人,占全球23.7%,癌症新发人数远超世界其他国家。
其它癌症新发人数前十的国家分别是:美国万,印度万,日本万,德国63万,巴西59万,俄罗斯59万,法国47万,英国46万,意大利42万。
单位:万
年我国死亡人数最多的癌症依然是肺癌,死亡人数71万,其次是肝癌39万,胃癌37万,食管癌30万,结直肠癌29万,胰腺癌12万,乳腺癌12万,神经系统癌症7万,白血病6万,宫颈癌6万,这十种癌症占全国癌症死亡总数的83%。
单位:万
02为什么癌症越来越常见了?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癌症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疾病。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癌症也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吸烟、喝酒、熬夜、缺少运动、肥胖、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生活压力大、心理紧张、心情抑郁等,都是引发癌症的危险因素。
除此之外,还有病毒感染(如HPV病毒)、电离辐射、化学毒物(如甲醛)、大气污染、工业粉尘、遗传等,也是引发癌症的因素。
因此,不光是中老年人要注意癌症的防控,年轻人,甚至青少年就要从小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减少癌症的发生。
0360%癌症都是可以提前预防的
据专家介绍,大约60%的癌症死亡可以通过减少可控危险因素来预防。其中以下几种癌症若是能做到早诊早治,最高治愈率可达90%以上:乳腺癌典型症状
无痛性肿块
乳头内陷、破损
乳头溢液
酒窝征
橘皮样变
高危人群
未育或≥35岁初产妇;
月经初潮≤12岁,或行经≥42年的妇女;
一级亲属在50岁前患乳腺癌者;
两个以上一级或二级亲属在50岁以后患乳腺癌或卵巢癌者;
对侧乳腺癌史或经乳腺活检证实为重度非典型增生或乳管内乳头状瘤病者;
胸部放射治疗史(≥10年)者。
预防建议
一般人群
20~29岁每3年1次临床体检,30岁以后每年1次临床体检;
乳腺癌高危人群
20岁以后每年做临床体检1次,30岁以后建议乳腺磁共振(MRI)检查。
平时除了控制体重、不滥用雌激素之外,可以吃些黄豆,大豆异黄酮可以辅助稳定雌激素水平。
除此之外,远离致癌物也至关重要。
肺癌典型症状
咳嗽、咯血、胸痛;
早期肺癌常常无明显症状,多数因体检发现;
当病情发展到中晚期时,常出现刺激性干咳,痰中带血、胸痛、发热、气促等表现。
高危人群
长期受环境污染,长期吸烟者、吸二手烟(被动吸烟)者;
慢性肺部疾病(肺结核、矽肺、尘肺等);
人体内在因素(如家族遗传、免疫机能降低以及内分泌功能失调等)。
预防建议
高危人群需要每年进行筛查,筛查方式有胸片、低剂量螺旋CT、肺癌易感基因检测等。
结直肠癌典型症状
大便习惯改变、血便
结直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或仅感食欲不振、粪便潜血等,随着癌肿发展,症状逐渐显现,表现为排便习惯改变、腹痛、便血、消瘦等,常会被误认为是“痔疮”。
高危人群
长期摄入高脂、高蛋白、高热量食物的人;
40岁以上,长期摄入酒精、油炸食品等;
有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大肠腺瘤、家族性结肠腺瘤病、大肠息肉等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者;
有大肠癌家族史者。
预防建议
年龄在45岁及以上的成年人
应根据患者的偏好和检测的可及性进行定期筛查,包括高灵敏度粪便检测或结直肠结构(视觉)检查。
76~85岁的成年人
应根据患者的偏好、预期寿命、健康状况和既往筛查史,进行个体化的筛查决策。
胃癌典型症状
上腹痛、食欲不振;
胃癌起病隐匿,70%以上无明显症状。可逐渐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如上腹部饱胀不适或隐痛、反酸、嗳气、食欲减退等,多数患者以为是慢性胃炎或胃溃疡而忽视。
高危人群
有胃癌、食管癌家族史者;
有慢性胃炎、胃息肉、消化性溃疡病史;
有不良饮食习惯者:如喜烫食、过酸、过辣等刺激性食物,喜食熏烤、煎炸、硬质食物;饮食无规律,暴饮暴食者;经常食用可能霉变食物等;
大量饮酒,年龄40岁以上;
精神压力大,长期抑郁、焦虑者。
预防建议
年龄≥40岁,且符合下列任意一条者,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血清学筛查或内镜筛查:
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Hp感染者;
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的癌前疾病;
胃癌患者一级亲属;
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如摄入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肝癌典型症状
肝区疼痛、厌油、食欲不振;
早期肝癌多无症状和体征,超过一半的肝癌患者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右上腹疼痛或不适多为肝癌的首发症状,可逐渐出现腹胀、食欲不振、腹部肿块、黄疸、消瘦等症状。
高危人群
有慢性乙肝、丙肝病史;
家族中已有确诊肝癌患者;
30岁以上男性及长期酗酒者;
脂肪肝、肝硬化病人;
长期食用腌制、烟熏、霉变等食品者。
预防建议
建议上述高危人群每隔6个月进行至少一次肝脏彩超和血清甲胎蛋白检查。
癌症是一个强大并且不断在成长的对手,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与它狭路相逢。但在与之对抗的过程中,我们若是早早发现,及时治疗,再多一点儿预防和筛查的知识,便能让我们更从容去面对癌症。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