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的妈妈千千万万
但我的妈妈对我来说是唯一
01
今年夏季,正值麦收农忙时节,环县车道镇58岁的马阿姨在田间劳作时,突然病倒了。4年前,马阿姨就发现自己右侧腹部长了鸡蛋大小一个肿块,但平时不痛,对生活没有影响,她并未在意。随着时间推移,肿块逐渐增大,马阿姨日常活动时腹部开始感觉不适,这个隐患终于在麦收时节集中劳动后突然爆发,右腹部持续胀痛难忍,医院就诊后,推医院,以“腹腔占位性病变”收住我院普外科。入院查体,右侧腹部可触及一12cmX10cmX8cm质硬肿块,曾经的“小鸡蛋”已经有拳头大小。02
“还收什么麦子,赶紧看病去!”四年都没什么异样的肿物突然发难,马阿姨的三个孩子急得不行。“妈妈都疼得不行了,还想着要收麦子。麦子收不收都不打紧,赶紧看病要紧啊!”马阿姨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诊断为“右侧腹膜后肿瘤”。(箭头所示为肿瘤位置)这既是个好消息,又是个坏消息。好消息在于,影像检查显示,肿瘤边缘比较清晰,尚未累及周围脏器,根据临床经验,很高概率是良性肿瘤。坏消息在于:腹膜后肿瘤的治疗,基本上手术切除是唯一方法。但因为肿瘤位置深,手术视野不清,较大体积的肿瘤挤压腹腔脏器、血管移位,术中要随机应变,常常每一个手术动作都步步惊心,对麻醉科医师和外科医生都是极大的考验,是最具挑战性的腹部外科手术之一。(手术中的梁海鹏主任)
“因为仅靠CT成像并不能准确判断肿瘤的性质,考虑了异位嗜铬细胞瘤、间质瘤、脂肪肉瘤、纤维母细胞瘤等多种可能,如果患者是异位嗜铬细胞瘤,术中患者血压变化将会很剧烈,还有大出血的可能性,对麻醉水平的要求极高,而且手术操作也比较困难。我们邀请了影像中心、泌尿外科、内分泌科、麻醉手术科专家开展了数次多学科会诊,反复讨论手术方案。”
普外科主任梁海鹏、副主任医师段春宁及其手术团队回忆手术情况,说起对患者手术方案的全盘考虑。
(多学科手术团队)
“我们邀请泌尿外科医师术前为患者放置了输尿管支架,为的就是术中明确输尿管走行位置,避免损伤输尿管。手术过程中,泌尿外科、麻醉科专家全程配合,强强联合,保障了手术顺利完成。”(成功切除肿瘤,体积12cmX10cmX8cm)03
手术非常顺利。这句话对等在手术室门外的家属,无疑是天籁之音。“妈妈住院后做了很多检查,医生很慎重,术前谈话时,我和大哥听着各种可能的情况,真的很害怕,心理压力特别大。”马阿姨的大女儿说起妈妈的病,还心有余悸。但是他们都对医生交付了百分百的信任。“妈妈说自己很幸运,命不该绝,肿块长了四年,刚刚开始痛,就遇到了好医生成功做了手术。”马阿姨的大女儿表示,母亲对治好她的医生非常感激。活检结果出来了,马阿姨的肿瘤是平滑肌瘤,复发概率很低。
现在,就等她痊愈出院,一家人就可以团聚了。(图片来自患者家属朋友圈,经本人授权使用)
腹膜后肿瘤就医指征
腹膜后肿瘤早期无明显症状和体征,肿瘤逐渐增大可出现相关症状,常见症状为腹痛、腹胀以及腹部包块。患者出现腹部不适,如腹部肿块、腹痛、腹胀或者进行性消瘦时,需要及时就诊。
希望马阿姨的就诊故事,能让更多的人看到。
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但发现疾病请尽早治疗,不要小病拖成大麻烦!
供稿:普外科
编辑:周亚楠赵岩
责任编辑:王聪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