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后ldquo大姨妈rdquo

绝经都快三年的张太最近两个月来遇到了一件烦心事:“大姨妈”又来光顾了,难道是自己又“返老还童”了?心里总觉得不医院看。医生经过检查后发现,宫腔镜下可见张太的子宫内膜增厚、血管增粗,取异常病灶进行活检,病理诊断结果显示,这并不是令张太“返老还童”的“大姨妈”,而是子宫内膜癌导致的阴道异常出血,所幸发现得不算太晚,子宫内膜癌还没发展为晚期。

绝经后阴道出血:

正常月经是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

正常情况下,月经周期为21-35日,平均2-8日;经期2-8日,平均4-6日;月经量:20-60ml,超过80ml为月经过多。

而月经停止1年后再次出现阴道出血,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绝经后阴道出血”。

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常见原因:

(1)感染:由于绝经后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子宫内膜的抵抗力降低,容易受细菌感染而造成内膜炎使浅表毛细血管出血。

(2)增生:体内促卵泡成熟激素偏高,刺激子宫内膜增生而引起出血。

(3)癌症:宫颈及子宫内膜的癌症。

(4)子宫颈病变:子宫颈病变如宫颈糜烂,宫颈息肉

还有一些其它的疾病也可能引起出血。所以绝经后出现出血不必惊恐不安,也不能麻痹大意,医院检查。绝经后至再次出血时间较短者,良性为多。绝经至出血时间愈长,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就越高。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好发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之一,每年有接近20万的新发病例,并是导致死亡的第三位常见妇科恶性肿瘤(仅次于卵巢癌和宫颈癌)。其发病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发病率在各地区有差异,在北美和欧洲其发生率仅次于乳腺癌、肺癌、结直肠肿瘤,高居女性生殖系统癌症的首位。在我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条件的改善,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亦逐年升高,目前仅次于宫颈癌,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二位。

警示信号:

1.不规则阴道出血(主要表现为绝经后阴道出血)、阴道排液(多为血性或浆液性,合并感染时可出现脓血性排液、恶臭等)以及下腹痛或腰骶部疼痛等。

2.妇科检查时发现子宫增大、压痛及出血等。

3.B超提示子宫内膜增厚(绝经后的子宫内膜超过5mm)、回声不均或见异常回声团等。

4.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如CA升高等。

哪些女性容易在绝经后被“大姨妈”找上门呢?

大多数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雌激素的长期作用密切相关,常见于以下人群:初潮早,绝经晚者;无排卵型异常子宫出血(AUB)、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不孕不育者;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卵巢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等功能性肿瘤患者;长期使用雌激素、他莫西芬或雌激素增高病史者;有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家族史者,林奇综合征者等。另有少数子宫内膜癌的发病与雌激素无明确相关性。

普通女性一生中罹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约2.6%;林奇综合征的女性高达50%-60%。因此,建议有林奇综合征的女性每年行妇科检查+经阴道B超检查+子宫内膜活检+结直肠镜检查,完成生育之后可以考虑预防性切除子宫。

我们要如何应对这位不速之客呢?

不用过分担心,我们的“大姨妈”会第一时间通风报信。

1.积极预防肥胖等高危因素,对高危人群加强监测,早期干预。

2.经阴道B超检查是首选的无创辅助检查方法,子宫内膜癌活检(诊断性刮宫、宫腔镜下活检、子宫内膜癌吸管活检等)是最重要的诊断方法,病理组织学是确诊的“金标准”。

3.治疗原则是以手术为主,辅以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

4.定期随访,注意监测子宫内膜增长等情况。

只要能够及时准确识别,早期子宫内膜癌经过规范诊治后大多数患者的治愈率较高,总体预后良好,5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

医院妇科诊疗范围:

(1)宫颈疾病:宫颈糜烂、宫颈炎、宫颈肥大、宫颈息肉。

(2)妇科炎症:阴道炎、尿道炎、盆腔炎、白带异常。

(3)妇科疾病:女性不孕、子宫肌瘤、妇科整形、乳腺疾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jingxiroua.com/gxfy/90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