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糜烂有多严重?影响性生活吗?影响生育吗?会不会得宫颈癌?
不伴感染不严重;不影响性生活;基本不影响生育;不感染HPV得宫颈癌的几率跟中彩票头等大奖差不多。
前段时间,浅溪看到有朋友似乎在查找“宫颈糜烂”的相关内容,现在临床诊断已经没有“宫颈糜烂”的诊断了哦。因为有些偏远地区消息闭塞,对于最新的资讯可能不尽了解,所以,浅溪还是想把“宫颈糜烂”的问题简单聊聊。
在说这个问题之前,要复习一遍宫颈的结构。宫颈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含少量平滑肌纤维、血管纤维及弹力纤维。
宫颈分两个部分:宫颈管和宫颈阴道部。宫颈管粘膜为高柱状上皮,宫颈阴道部由复层扁平上皮覆盖(鳞状上皮),表面光滑。宫颈口是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交界的地方,宫颈癌的高发区域。
鳞状上皮病理图
高柱状上皮病理图
在第七版以前的《妇产科学》中,宫颈糜烂是宫颈炎的一种,并且根据其“糜烂”的面积分为轻、中、重三度。在已有性生活的女性中,60%-70%的女性在妇科检查时均能发现“糜烂”现象。然而,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宫颈糜烂”是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是在雌激素的调节下,产生的生理改变。也就是宫颈管的柱状上皮移行到了宫颈阴道部,于是原本光滑的鳞状上皮就变成了泛着红色的,葡萄串样的东西。所以,“宫颈糜烂”不是病!不是病!不是病!
宫颈管上皮仗着雌激素撑腰,占据了人家鳞状上皮的位置,鳞状上皮老实不反抗。
强调一下:“宫颈糜烂”应称为“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只作为种临床征象的表述,不是一种疾病诊断!!!不伴有宫颈炎或阴道炎时不需要治疗。
OK,是不是说我们不需要常规做妇科检查了呢?当然不是。
宫颈阴道部的上皮很脆弱,容易受伤(性交、灌洗、产褥感染等),受阴道延伸部的影响,又容易被病原菌侵袭(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等),所以感染HPV(与宫颈癌密切相关的人乳头瘤病毒)的几率也就增高了。阴道是对外开放的内生殖器,虽有一定程度的“自净”作用,但不会次次都好用,更是无法对宫颈“照顾周到”啦。
所以,建议:年龄在21岁以上,已有性生活的女性,每1~2年进行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30~60岁后加入HPV检测,5年检测一次,针对HPV阳性,细胞学高度可疑的女性,需随访。65岁以后且没有任何症状的女性,可退出筛查。
今天我们就聊到这儿吧。
请跟我念一遍:宫颈柱状上皮异位
小编:浅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