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前病变相关的主要术语有癌前病变(precancerouslesions)、癌前疾病(precancerousdiseases)、癌前状态(precancerousconditions)、不典型增生(atypicalhyperplasia)、异型增生(dysplasia)和上皮内瘤变(intraepithelialneoplasia)等。
01
基本概念
癌前疾病和癌前状态是临床术语,癌前病变、不典型增生、异型增生和上皮内瘤变是病理学术语。癌前疾病或癌前状态是指某些在统计学上具有明显癌变危险的慢性疾病,如不及时治愈则有可能转变为癌。癌前病变是指某些具有癌变潜在可能性的良性病变,长期不治疗,有的可转变为癌。人们常常把癌前病变与癌前疾病(状态)相混淆。以慢性萎缩性胃炎为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癌前疾病或称癌前状态,如果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基础上,胃黏膜上皮发生异型增生时,病理学上称这种胃黏膜的病变为癌前病变。
癌前病变并不是癌,而是病变恶变可能性增加的标志,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癌的发展都要经过癌前病变的阶段,因此不应将癌前病变与癌等同起来;癌前病变大多数不会演变成癌,仅仅是其中极少部分可能演变成癌;正确认识癌前病变对癌的防治非常重要,但不能把癌前病变扩大化,把一些不属于癌前病变的(如一般的皮肤痣、普通的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当作癌前病变;癌前病变主要出现在一些上皮性恶性肿瘤,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没有公认的“肉瘤前病变”。
不典型增生与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是上皮性癌前病变的形态学改变,是指上皮出现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的异型性,如细胞的多形性、核分裂增加、核/质比例增大和细胞的排列极向混乱,其改变程度分轻、中和重三级。鱗状上皮轻度不典型增生是指病变累及上皮层的下1/3,中度是指累及上皮层的下2/3,重度是指病变由下至上累及上皮层的上1/3。如果异型增生的上皮累及了上皮的全层,但没有突破基底膜,则称为原位癌。不典型增生,主要是轻度不典型增生和少部分中度不典型增生,除见于癌前病变外,也可以见于炎症性病变时的修复性改变。目前多用异型增生来代替不典型增生,描述癌前病变时的上皮性改变,病变的分级同不典型增生。所以异型增生指肿瘤性改变;不典型增生可以是肿瘤性,也可以是炎症性。目前为了区别炎性、再生性、修复性的不典型增生一一反应性不典型增生与真性肿瘤的不典型增生,倾向于将“不典型增生”用于反应性增生,而将真性肿瘤的不典型增生称为“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是一种以形态学改变为特征的上皮性病变,包括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学改变,这种形态学改变同时伴随细胞增殖动力学和细胞分化的异常。本质上,上皮内瘤变与以往所称的异型增生应为同义,可以根据程度的不同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一般对应于Ⅰ-Ⅱ级上皮异型增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是其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学具有恶性特征的黏膜病变,但没有任何浸润间质的证据,包括重度(Ⅲ级)异型增生和原位癌。“上皮内瘤变”的命名最早见于子宫颈鳞状上皮病变,谓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CINⅠ、CINⅡ和CINⅢ相当于异型增生Ⅰ级、Ⅱ级和Ⅲ级,但在分低级别和高级别时与上述不同,CINⅠ属低级别,CINⅡ和CNⅢ属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命名现在几乎推广到所有上皮性病变。CINⅠCINⅡCNⅢ
2
常见的癌前病变
癌前病变可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类。常见的癌前病变有以下几种:1.黏膜白斑(leukoplakia)常发生在口腔、外阴、子宫颈、食管和阴茎等处。镜下表现为黏膜的鳞状上皮过度增生和过度角化,并出现一定的异型性。肉眼上呈白色斑块,故称白斑。如长期不愈就有可能转变为鳞状细胞癌。2.皮肤慢性溃疡经久不愈的皮肤溃疡和瘘管,特别是小腿的慢性溃疡,由于长期慢性刺激,表皮鳞状上皮增生,有时会癌变。3.慢性宫颈炎和宫颈糜烂是已婚妇女常见的疾患。在慢性宫颈炎等因素影响下,子宫颈阴道部的鳞状上皮可发生坏死、脱落,被来自子宫颈管内膜的单层柱状上皮所取代,呈粉红色或鲜红色,好像发生了黏膜上皮的缺损,称为宫颈糜烂。但实际上并非真性糜烂,其随后又可被化生的鳞状上皮所取代,称为糜烂愈复。如果上述过程反复进行,则少数病例可出现异型增生,形成上皮内瘤变并具有演变为鳞状细胞癌的潜能。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的感染与慢性宫颈炎和宫颈糜烂有密切关系。4.乳腺增生性纤维囊性变(纤维囊性乳腺病)由内分泌失调引起,常见于40岁左右的妇女,主要表现为乳腺小叶末梢导管和腺泡上皮细胞的增生,导管囊性扩张,间质纤维组织增生。伴有导管上皮异型增生和乳头状增生者较易发生癌变。5.结肠、直肠的息肉状腺瘤较为常见,可以单发或多发,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腺瘤癌变率不一样,其中绒毛锯齿状腺瘤癌变率最高。遗传性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属于遗传性癌前病变,%的患者在50岁前发生癌变。6.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时,胃黏膜腺体可发生肠上皮化生,这种肠上皮化生可以通过异型增生进展为胃癌,其发生率不到1%。慢性胃溃疡时,溃疡边缘的黏膜因受刺激而不断増生,也可能转变为癌,其癌变率大约为1%。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溃疡有关。7.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黏膜在反复溃疡和增生的基础上可发生结肠腺癌。8.肝硬化由乙型和(或)丙型慢性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硬化患者,部分病例经异型增生可进展为肝细胞性肝癌。3
原位癌
原位癌(carcinomainsitu)是指黏膜或皮肤鳞状上皮层内的重度异型增生已累及上皮全层,但尚未侵破基底膜而向下浸润生长的癌变组织。如子宫颈、食管及皮肤的原位癌。此外,发生鳞状上皮化生的黏膜以及乳腺的导管和小叶也可发生原位癌。原位癌是癌组织侵袭前的状态,并不一定发展成浸润癌,但如果突破基底膜,则成为浸润癌。原位癌不转移。乳腺导管原位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