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火归元的三个层次及代表方药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引火归元”是从《黄帝内经》“从阴引阳、从阳引阴”治疗思想延伸而来,主要针对内伤疾病中属元气虚损、无根之火上浮者。

引火归元的基本病理过程在于元气(原气)和君相之火两大方面的消长生克矛盾,其治疗目的在于“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即元气运行不失常度。

.命门、元气及相火概念

命门为下焦元气能始。元气由先天下焦、后天中焦共同生发,化为宗气、营卫之气等,灌溉营养一身。相火本为元气之动变,为生发之气。

元气本为真水及相火(动气)共同的原始,同时元气和相火(贼邪)在病理方面具有制约关系。当元气虚损或由于内伤及外感导致相火亢盛,便需要制约相火,此为“引火归元”应用的基础。

引火归元的“元”并不单纯指元气这一概念,而是“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使一身气机运行有度可循,升降相得。

.引火归元的第一层次:脾肾虚损,元气不固

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命门元气所居,二者先后天相资为用。它们的虚损能够影响元气及相火的平衡,脾胃更是相火、真水周流的中枢。

若脾胃亏损,首先出现的应是元气不能固摄、阴火乘脾的状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内伤热中证,以易于外感、身体虚弱,甚者肌肉中大热为特征。

脾胃亏损的病理本质是气机升降失常、真水及相火周流不畅,“滞则病,息则死”,而升降失常中尤以清气不升、谷气下流的矛盾为重,故当取法甘温,以充盈元气、升举清阳,利用新生元气制约亢盛的相火,从而引火归元。

代表方补中益气汤、薯蓣丸均利用黄芪、白术、山药、甘草等甘温除热。其中薯蓣丸由于山药的固摄作用,更适合固摄元气,又能够驱邪、逐瘀,故适用范围更广。

肾虚为主的病理变化临床应用案例较多,以六味丸、八味丸及其类方应用为代表。

《医方集解》释曰:“熟地滋阴补肾、生血生精;山茱温肝逐风、涩精秘气;牡丹泻君相之伏火,凉血退蒸;山药清虚热于肺脾,补脾固肾;茯苓渗脾中湿热,而通肾交心;泽泻泄膀胱水邪,而聪耳明目。惟附子、肉桂,能入肾命之间而补之,故加入六味丸中,为补火之剂。”

肾虚常伴有其他脏器的共同病变,故六味丸、八味丸有顾及他脏的类方,如兼顾肺的麦味地黄丸、兼顾肝的杞菊地黄丸等。

由于脾肾的虚损常常并见,选择补益的要点在临床上至关重要。

此时应循薛己脾肾同治的思想,即病由后天起、由脾及肾者,补肾不如补脾;而补脾不应,当取之肾,其目的仍是益火补土。脾肾能够相资,故脾肾均应顾及而又有侧重,方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3.引火归元的第二层次:阴阳虚损,兼有实邪

阴阳的虚损造成患者对于寒热的易感体质,易于感受六淫邪气,同时内伤于饮食七情又能致邪。

此时邪盛正衰,治疗当标本兼顾,方能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实邪可有痰、瘀、湿、热、气等多种类型,本文着重论述水湿及火热二者。

元气不足而致水湿为病原因有二:

其一,若阳虚不能气化,水停体内,泛滥为痰饮,此为肾虚水泛,其痰纯是清水,应补火;

其二,阴虚相火失制,煎灼水液沸腾泛滥而为痰饮,此为“肾虚水沸”,其痰有重浊白沫,应滋水。

此时相火虽旺,体内真阴亏损尚轻,故能成痰饮。若真阴亏损日甚,则引火归元当入第三层次。

济生肾气丸由八味丸加牛膝、车前子组成,可引火归元、通利小便,主治肾阳虚水肿、痰饮咳喘等肾虚水泛证,亦可用于痛风、虚劳等症。

而肾虚水沸者,轻者六味丸滋水,重者亦应加清热利水药,如知柏地黄丸。

元气不足亦能导致火热为患。相火受六淫内合、七情所动,亢盛妄行,此时相火实邪与真阴亏损构成了恶性循环,滋水已经不能解决相火和真阴之间的矛盾,需进一步加用清阴火的药物。其代表方知柏地黄丸为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苦寒泻火而成。

此方使用指征有三:

一,腰背酸痛等肾虚症状,用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

二,渴热烦躁、小便短赤,用知母清热润燥;

三,阴囊潮湿,火热阴疮,用黄柏泻火坚阴。

4.引火归元的第三层次:阴阳极虚,格拒明显

当上述命门虚损更进一步,相火不能被元气制约而亢盛于上,日久煎熬阴津,而阴损及阳。此时阴阳虚损均达到极致,治疗既不能以大辛大热温阳而耗竭真水,亦不能苦寒清热而折伐虚阳。用药应阴中求阳、敦厚和平,代表方剂为引火汤。

引火汤为陈世铎《辨证录》所载治阴蛾的方剂。阴蛾表现为“咽喉肿痛,日轻夜重,亦成蛾如阳证,但不甚痛,自觉咽喉燥极,水咽少快,入腹又不安。吐涎如水,将涎投入水中,即散化为水”。

其治疗方剂用熟地黄三两,巴戟天,麦冬各一两,五味子二钱,茯苓五钱。

其方义与八味丸、麦味地黄丸相似,而由于阴亏较甚,故不取桂、附等辛热之品,而用温性的巴戟天引火下行。

引火汤的适应症广泛,凡命门阴阳俱虚而阳浮于上、真阴耗伤严重者,如盗汗、口疮、咽痛、喘息等皆可应用。

引火汤的制方思路是注重阴阳亏损俱盛,均不能忽视。对此方的认识以李可老中医的思路最为经典。李可认为,此证龙雷之火(即相火)上燔有两个层面:“水浅不养龙”及“水寒不藏龙”。

龙雷之火(相火)和知柏地黄丸等所治疗的实火鉴别:

一,双膝独冷,上下温度如常,独膝关节部其冷如冰;

二,来势暴急,如迅雷闪电,顷刻生变;

三,随阴阳盛衰之年节律、日节律演变,天人相应现象最著,如冬至阳生则病、春令阳升转重、夏至阴生渐缓,日出病作、日中病甚、日落病缓、入夜自愈;

四,热势轰轰,或由脚底,或由脐下,上攻头面,误用苦寒直折则危;

五,不渴尿多,渴喜热饮。

文源:中医杂志

精彩文章回顾

专门调理脾肾湿寒的食品级药食同源调理品

让您远离湿寒体质-后爱排湿汤

名医经验:浦家祚教授对引火归元的理解及应用

引火归元的秘密

百病根治神方:潜阳封髓丹

高建忠:固精要药封髓丹

国医大师李士懋讲常用方剂:乌梅丸

乌梅丸治巅顶脱发

乌梅:我很丑,但我能消息肉

传承千年的乌梅丸,你都了解了吗?

济生乌梅丸加味治疗直肠、声带、宫颈息肉(附胆囊息肉方)

任应秋跟师:持一方乌梅丸,治杂病蜚声一时

传承千年的乌梅丸,竟有这么奇妙!

乌梅丸巧解夜间哮喘

妇科病,这里是全集(含方剂)[收藏]

万变不离其宗,熟记中医方剂之间的关系与演变

焦树德方剂心得十讲-治疗胃痛三合汤

李建民:中医临证思维和理解中医的方剂和组方

脾胃一调百病安,祛湿运脾的经典方剂平胃散

罗大伦

百味中药功效相似与差异介绍和百首方剂

必须要掌握的基础中医方剂之间的关系与演变[精华]

中医趣谈:“用药如用兵”,孙子兵法与中医的“方剂”!

伤寒论主要方剂精简版

一次记牢30种易混淆的中药方剂

[方剂]小建中汤

“八味肾气丸”-补肾的祖方,很奇妙的方剂!

从6个方剂中体会“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奥秘

64首经典常用方剂歌诀,送给热爱中医的你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方剂加减汇总

喉癌-偶然发现伤寒论中就记载着的有效方剂

《伤寒论》中十大调节人体气机的方剂

伤寒论中的十大常用方剂!纯干货速记

气血阴阳辨不育,中药方剂助生育

熊继柏:做个好中医,就先背方剂!

祛湿利水经典方剂五苓散

[经方]脾胃一调百病安,祛湿运脾的经典方剂平胃散

百味相似中药,百首方剂

鼻炎与肺气不降,四个方剂两个穴位搞定,有理有据

祛湿利水经典方剂五苓散

朱进忠:如何学习和运用方剂

多汗四年

临床方剂医案

中国有几千万人每天假装会养生,其实都是闹笑话!

中医保护了中华民族年!还不科学可信吗?

一位针灸留学生:让我临床豁然开朗的方法

张侨文

得了子宫肌瘤,为什么先治肝?

娄绍昆:经方(结合外治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夫妻双双膝盖坏掉,竟因这个坚持0年的习惯!

为啥手术室医生不穿“白大褂”,而穿“绿大褂”?有讲究!

仔细看,你会发现每个人鼻根部的颜色都不一样,这是为什么?

情绪不好,所有养生都是徒劳的

“生女儿没压力,不用买房真轻松”,这是今年我听过的笑话

格物日记:亏孝使我患上抑郁症和荨麻疹,父亲的病苦我都一一经历

争来的“石头”和灾难

秦老师讲因果

病由心灭

吃亏是福

刘善人:怀孕时候烦谁生下来的孩子就随他性格

鲍鹏山:我们培养了很多高学历的野蛮人

这部让张静初泪目的震撼短片,藏着多少人未曾听过的生命必修课..

犯邪淫之人,上天必减其福禄,善神必避之,恶星必灾之

好在适度,误在失度,坏在过度

跟儒家学拿得起,跟佛家学放得下,跟道家学想得开

现代因果实录二--燃香疤的意义

==========END==========

随喜打赏

长按上方赞赏码支持我们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广告是系统随机配发,我们无法详细控制、选择。请您切勿购买任何动物制品、肉食。不要买渔猎、捕鸟的器具,拒绝杀生。不要玩杀人游戏,杀人游戏与实际杀人果报基本相同;不要看色情文章,万恶淫为首,邪淫是轮回和灾祸的根本。因果报应,如影随形。切记!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找不到好中医?不如自己学中医!

本号菜单中,有完整的入门系列,视频系列.欢迎大家学习.

学习古中医,伤寒论经方传承

厚德载物!草木金石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人无病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善始善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jingxiroua.com/gxss/78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