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世界癌症日是由国际抗癌联盟(UCC)于年发起的,旨在倡导新的方法促进各组织间的合作,加快癌症硏究、预防及治疗等领域的进展,为人类造福。预防癌症和提高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是“世界癌症日”反复出现的主题。来自网络的又一个不幸的消息,2月3日,著名音乐人赵英俊病逝。作为听过他的歌,喜欢他的歌的观众,我们也只能黯然,惋惜他英年早逝。据世卫组织方面的数据,年全球癌症确诊患者达万,癌症死亡人数达万。全球1/5的人在一生中会患癌症。但“1/3癌症可预防,1/3癌症可治疗,1/3癌症可根治”,看来防治癌症的主动权可以掌握在我们每个人自己的手里。癌症的预防战略:大力避免癌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比如针对人乳头瘤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接种疫苗,控制职业危害减少暴露于日光时间。战胜癌症有“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如果及早发现和治疗,可降低大约三分之一的癌症。癌症的及早发现以这样的观察为基础,即癌症发现越早,治疗越为有效。目标是在癌症限于局部时(转移之前)发现它。癌症及早发现有两个组成部分:宣传教育——帮助人们认识癌症早期征兆以及立即针对这些症状寻求医疗。这类症状大致包括:肿块、疼痛、持续消化不良、持续咳嗽和身体管口不明原因的岀血。筛查规划——用于在征兆可发觉之前查明早期癌症或癌症前期患者,比如针对乳腺癌的乳房X线照相和用于宫颈癌的细胞学检测(子宫颈刮片)。癌症的筛查主要在于体检,这里给大家提个醒:目前所谓的肿瘤标志物以及收费上万的全身PET-CT,都是确诊癌症后的检查手段,不是普通人用做早癌筛查的手段,不要过度筛查。[针对普通人群推荐筛查下面三种癌症]乳腺癌:筛查手段:乳腺触诊、乳腺B超、乳腺X线检查。适用人群:普通女性:40岁以下不推荐;40~69岁,每1~2年1次;70岁或以上,每2年1次;以下高危女性,每年1次:1)有明显的乳腺癌遗传倾向者。2)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LCS)的患者。3)既往做过胸部放疗。结直肠癌:筛查手段:肠镜45-75岁;慢行炎性肠炎;肠息肉;肠癌家族史;常规每10年筛查1次宫颈癌:筛查手段:宫颈涂片检查,HPV和TCT等细胞学检查。适用人群:25~29岁,每3年1次TCT或宫颈涂片;30~64岁,每3年1次TCT或宫颈涂片或每五年1次TCT或者宫颈涂片+HPV联合检测;≥65岁,如果过去10年筛查结果为阴性,则终止筛查,否则筛查频率同30~64岁人群。[注:宫颈涂片也叫巴氏涂片,是从宫颈取少量脱落细胞进行检查,由于其漏诊率高,目前已经被TCT取代。医院一般只作为体检项目,如果结果有问题,需要同时做hpv和阴道镜检查。而TCT是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查看宫颈有没有癌前病变,目前用于宫颈癌前筛查的主要是TCT+hpv。][针对高危人群推荐筛查下面四种癌症]肺癌:筛查手段:低剂量螺旋CT。适用人群:?50-75岁,至少合并以下一项危险因素素,每年筛查1次:①吸烟≥20包年(每日吸烟包数*吸烟年数),包括曾经吸烟,但戒烟时间不足15年者;②被动吸烟者;③有职业暴露史(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④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⑤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胃癌:筛查手段:胃镜适用人群:40岁以上至少合并以下一项危险因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胃溃疡,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家族病史高盐、腌制食品、吸烟、重度饮酒等其他高危因素。肝癌:筛查手段:腹部B超和AFP(血清甲胎蛋白)。适用人群:40岁以上,至少合并以下一项危险因素:乙肝等慢性肝病史;长期酗酒;重度脂肪肝;肝癌家族史;每半年筛查1次。鼻咽癌:筛查手段:鼻咽镜。适用人群:30-65岁的广东、广西人,至少合并以下一项危险因素——EB病毒抗体阳性,家族鼻咽癌病史,颈部不明原因异常肿块。体检很重要,及早发现疾病很重要,希望这世界因为多一点学习多一些有用的意识和观念,会减少很多不幸和遗憾!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