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什么医院是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http://www.baidianfeng51.cn/baidianfengzixun/wuliliaofa/294.html
1
1
赵英俊去世了,才43岁。
最先听到办公室的小伙伴们讨论这个话题时,我满脸的黑人问号,赵英俊,是谁?
百度一下才知道,原来是这个爆炸卷卷头的歌手,《送你一朵小红花》、《唐人街探案》、《火锅英雄》、《港囧》、《受益人》这些知名度很高的电影主题曲,都是他创作的。
这么一个才华横溢的人,被癌症夺去了还很年轻的生命,令人扼腕叹息。
01
据他身边亲友透露的消息,得的是肝癌,一发现就是晚期了。
不管是在荧幕上,还是生活中,凡是说到癌症,总能听到类似的遗憾,“发现得太晚了,已经到晚期不能手术了,如果早点发现,也不至于现在这样。”
是啊,除了胰腺癌、卵巢癌这些恶性极高的癌症,绝大部分的癌症,只要能在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以上,彻底治愈的可能性也很大。
但如果病情发展到晚期才发现,就真的很难治愈了。
可以说,治疗癌症的关键,就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但问题在于,癌症这种病很特殊,早期阶段几乎没有症状,即使有症状,不做专项检查的话,也很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
而且,早期癌症的隐匿性还很高,普通的单位体检很难把早期癌症给筛查出来。
这就是大多数的癌症患者,一经发现就是晚期的原因。
要想发现早期癌症,最好的办法就是做癌症早筛。
癌症早筛,即癌症早期筛查,指的是通过影像血、内镜、血液化验等手段来发现早期的癌症。
像是早期肺癌,就可以通过胸部低剂量螺旋CT检查发现;早期肝癌,可以通过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脏B超联合检查发现;早期肠癌,可以通过肠镜检查出来。
但由于癌症的种类太多,而每种癌症的筛查方法又不一样,我们不可能每种癌症筛查都去做一遍。
这样的话,即浪费钱,又浪费医疗资源。
因此,癌症早筛的第一步是判断自己是不是癌症的高危人群,如果是的话,再去做对应的检查。
以下是九尾君整理的十种高发癌症的高危人群及筛查建议:
十大高发癌症高危人群及筛查建议
1、肺癌
高危人群:年龄≥40岁且符合以下任一情况者:
吸烟≥支/年或20包/年;
曾经吸烟≥支/年或20包/年,且戒烟时间小于15年;
有高危环境/职业暴露史(如石棉、铍、铀、氡等接触);
患有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弥漫性肺纤维化、或肺结核病史;
确证过其它恶性肿瘤;
有肺癌家族史。
高危人群筛查建议:每年一次胸部低剂量螺旋CT,若查出异常,需专科就诊进一步检查。
——注:出自《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2、甲状腺癌
高危人群:符合以下任一情况者:
童年期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或放射线尘埃接触者;
由于其它疾病,头颈部进行过放疗;
有分化型甲状腺癌、甲状腺髓样癌、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号、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以及甲状腺癌综合症的即往史或家族史;
甲状腺结节>1cm,且结节生长快速,半年内增长至1cm以上;
甲状腺结节>1cm,且伴随持续性声音沙哑、发声困难等;
甲状腺结节>1cm,且颈部淋巴结肿大;
降钙素高于正常范围;
RET基因突变。
高危人群筛查建议:颈部超声检查每年1次
——注:出自《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
3、肝癌
高危人群:男性≥35岁、女性≥45岁且符合以下任一情况者: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或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
有肝癌家族史者;
血吸虫、酒精性、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任何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患者;
药物性肝损患者;
遗传性代谢病患者,包括:血色病、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糖原贮积病、迟发性皮肤卟啉症、酪氨酸血症等;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
高危人群筛查建议:每6个月1次—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脏B超联合检查。
——注:出自《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
4、乳腺癌
高危人群:符合以下任一情况者:
45~70岁成年女性;
具有家族乳腺癌史;
符合以下任意一项者:月经初潮年龄≤12岁、绝经年龄≥55岁、有半年及以上“雌孕激素联合”治疗史、>45岁且乳腺X线检查为乳腺实质不均匀致密;
符合以下任意两项者:无哺乳史或哺乳史小于4个月、无活产史或初次生产≥30岁、有半年及以上单纯雌激素治疗史;
高危人群筛查建议:1类人群每1~2年进行一次乳腺超声检查,2~4类人群每年进行一次乳腺超声联合乳腺X线摄影检查。
——注:出自《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标准》
5、肠癌
高危人群:符合以下任一情况者:
45岁以上无症状人群;
40岁以上具有以下症状并持续2周以上者:大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大便形状改变、大便性质改变(便血、粘液便)、腹部固定位置疼痛;
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
大肠癌手术后的人群;
大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
有大肠癌的直系亲属;
有被确诊为遗传性大肠癌的直系亲属,且本人年龄超过20岁。
高危人群筛查建议:
1~5类人群,从45岁起,每年一次大便隐血检测,每10年1次肠镜检查;
6类人群,从40岁起,每年一次大便隐血检测,每10年一次肠镜检查,若大肠癌直系亲属≥2位,肠镜检查频率提高至5年一次。
7类人群,应进行遗传性基因检查,若基因检测为阳性,20岁以后每1~2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若基因检测为阴性,按1~5类人群标准筛查。
——注:出自《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
6、宫颈癌
高危人群:符合以下任一情况者:
有多个性伴侣;
性生活过早;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
免疫功能低下者;
有宫颈病变史的女性。
高危人群筛查建议:
21~29岁女性,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连续检查3年无异常后,每3年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
30~65岁女性,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和高危型HPV联合,连续检查3年无异常后,每5年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
——注:出自《ACOG实践指南号:宫颈癌的筛查和预防》
7、胃癌
高危人群:年龄≥40岁且具有以下任一情况者:
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H.pylori感染者;
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
1级亲属有胃癌患者(父母、子女以及亲兄弟姐妹);
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如摄入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高危人群筛查建议:根据医师建议定期进行胃镜检查。
——注:出自《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
8、食管癌
高危人群:年龄≥40岁且具有以下任一情况者:
出生或长期居住于食管癌高发地区;
一级亲属有食管癌病史;
患有食管癌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如食管憩室、食管息肉、食管溃疡、食管白斑、食管瘢痕狭窄、食管裂孔疝等;
有头颈部肿瘤病史;
存在食管癌其他风险因素,如喜热汤饮食、饮酒、吸烟、吃饭过快、牙齿缺少等。
高危人群筛查建议:每5年1次内镜检查,若存在低级别上皮瘤变,需增加检查频率。
——注:出自《中国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专家共识意见》
9、胰腺癌
高危人群:年龄大于40岁且具有以下任一情况者:
有胰腺癌家族史、糖尿病史;
有长期吸烟、饮酒、高脂肪和高蛋白饮食史;
无明显诱因的中上腹饱胀不适、腹痛,出现食欲不振、乏力、腹泻、消瘦或腰背部酸痛等症状;
慢性胰腺炎反复发作,尤其合并胰管结石的慢性胰腺炎;主胰管型黏液乳头状瘤、黏液性囊性腺瘤,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有血清CA19-9升高;
无家族遗传史的新近突发糖尿病;
有幽门螺杆菌(HP)阳性、口腔牙周炎史者、P-J综合征等。
高危人群筛查建议:根据医师建议定期进行胰腺癌筛查,推荐肿瘤标志物筛查并结合腹部CT、MRI。
——注:出自《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国际胰腺癌筛查共识
10、前列腺癌
高危人群:具有以下任一情况者:
年龄>50岁的男性;
年龄>45岁且具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
年龄>40岁且基线PSA1μg/L的男性。
高危人群筛查建议:每2年1次前列腺抗原PSA检测。
——注:出自《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
02
除了上面的癌症筛查方式,现在还有一种癌症筛查手段比较流行。
那就是肿瘤标志物检查。
肿瘤标志物,指的是肿瘤细胞合成分泌的,或者是机体对肿瘤细胞发生反应时升高的一类物质。
常见肿瘤标志物
(上下滑动查看)
肿瘤标志物的检查原理,就是通过检查人体内这些特定标志物的含量是否正常,来推测患者有没有得癌症。
这种癌症筛查方式,特别方便,只需要抽一管血或者接一杯尿就能做,不像传统的癌症早筛一样,动不动就CT、内镜,麻烦不说人还不好受。
因此,肿瘤标志物检查在最近一段时间颇受欢迎,不少人都会在单位体检的时候,加上一两项肿瘤标志物检查。
但需要注意的是,肿瘤标志物检查并不能代替传统的癌症早筛方式。
因为肿瘤标志物阴性≠没有得癌症。
由于早期癌症并不能%的引起肿瘤标志物的异常,有可能,肿瘤已经长很大了,对应的肿瘤标志物还是正常水平。
因此,肿瘤标志物检查可以当作一项辅助的筛查手段,如果不是癌症的高危人群,做做肿瘤标志物检查是可以的。
但如果是癌症高危人群的话,还是推荐前面的检查方式,虽然麻烦了点,但更准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