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获取健康资讯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肿瘤。在我国,宫颈癌也很常见。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年预估新发病例9.89万例,预估死亡病例为3.05万例。关爱女性健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宫颈癌的科学防治知识。宫颈癌早期多无症状,可偶尔出现如下症状:
●阴道出血:多表现为性交后阴道出血,也可为绝经后阴道出血,出血量可多可少。
●阴道分泌物增多:多发生在阴道出血以前。最初阴道分泌物可以没有任何气味,随着肿瘤的生长,瘤体继发感染、坏死,则阴道分泌物量增多,如淘米水样或混杂血液,并带有恶臭味。
●疼痛:早期可出现性交痛,晚期则会由于癌细胞转移出现疼痛。临床上常表现为坐骨神经痛或一侧骶、髂部的持续性疼痛。
●全身症状:晚期患者因肿瘤组织代谢、坏死组织吸收或合并感染而引起发热,体温一般在38°C左右,少数可达39°C以上。由于出血和消耗而出现贫血、消瘦甚至恶病质。
晚期宫颈癌可转移到其他部位。转移到不同的部位,可出现相应的症状。
宫颈癌的病因是什么?
目前已经发现有些因素会增加宫颈癌的发生风险,包括: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
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最主要原因,这种病毒会通过性行为传播。HPV病毒有多种类型,可感染皮肤、生殖器、肛门、口腔和咽喉的细胞。
HPV病毒中,有几类被发现与宫颈癌、外阴癌、阴道癌、口腔癌等相关,被称为高危型HPV。HPV感染很常见,在大多数人中,身体可以自行清除感染。但是,有时感染会持续存在,最终致癌。
●吸烟
吸烟女性发生宫颈癌的风险是不吸烟女的2倍。这是由于吸烟不仅会损伤宫颈细胞,同时还会降低免疫力,增加HPV感染风险。
●免疫系统功能缺陷
艾滋病患者,或是器官移植后需要服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由于免疫系统被抑制,更易发生癌症。
●衣原体感染
衣原体比较常见,会感染生殖系统。有衣原体感染的女性,发生宫颈癌的风险更高。
●肥胖(超重)、蔬菜水果吃得太少
超重和肥胖的女性,以及蔬菜水果吃的不够的女性,发生宫颈癌的风险都会增高。
●长期口服避孕药
长期口服避孕药会增加宫颈癌的发生风险,但使用宫内节育器则会降低宫颈癌的发生风险。
●多次妊娠或首次妊娠不足17岁
怀孕时免疫系统可能较弱,更易感染HPV。妊娠并生育超过3次的女性,发生宫颈癌的风险也更高。
首次妊娠年龄小于17岁的女性,比25岁后首次妊娠的女性,宫颈癌风险高出了近2倍。
●宫颈癌家族史
如果家中母亲或姐姐患有宫颈癌,那么家庭里其他女性成员发生宫颈癌的风险也会更高。推测可能是由于家庭成员都缺乏某种基因,更易感染HPV。
宫颈癌的治疗
首先,医生会确定癌症的分期,即肿瘤的大小、是否发生扩散以及扩散的部位等。然后,医生会根据分期以及宫颈癌的类型,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法。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医生还会考虑患者的年龄以及未来是否有生育的需求等。
宫颈癌有手术治疗、化学治疗(化疗)、放射治疗(放疗)、靶向治疗四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具体选择哪种治疗方法需要医生和患者共同讨论。
患上宫颈癌怎么做?
●调整心态
首先,对于癌症,虽然有时您无法做出选择,但还是希望您能够尽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生活饮食上的调整
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根治,肿瘤的消耗影响着机体的营养代谢。必须强调,西医对于肿瘤病人的饮食并无禁忌一说,宫颈癌手术对消化道功能--般影响较小,建议正常进食并补给营养物质。
日常选择高蛋白、高热量的食品,如牛奶、蛋类、鱼肉等。如进食量少,则应积极增加能量密度,服用营养粉等。但是,不要轻信电视里的广告,如果有不清楚的,建议咨询自己的医生。
●术后并发症的防范
患者术后出院回家后并非可以高枕无忧,仍需要担心出血、尿潴留、淋巴囊肿、静脉栓塞等并发症问题。
出血多发生于术后早期,但也有部分患者因继发的腹腔感染所致,在术后几周后发生出血情况。千万要记住,一旦发生肉眼可见的出血,或严重腹痛、心率快、血压低、四肢发冷等情况要及时就诊!
宫颈癌患者广泛性全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液引流不畅可能会形成腹膜后淋巴囊肿,囊肿大者有下腹不适感,也可有同侧下肢水肿及腰腿疼痛不适的症状。大多数患者无需特殊处理,部分严重的患者需要咨询医生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
●规范且正规的门诊复查随访
NCCN(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指南明确建议,宫颈癌治疗后2年内每3~6个月随访1次,第3~5年每6~12个月随访1次,5年后每年随访1次。对于高危患者随访间隔应相应缩短(如第1~2年每3个月1次),而低危患者随访间隔可以相对较长(如6个月1次)。
需要指出的是,复查的项目绝非一成不变,需根据不同个体情况安排。术后随访是评估治疗疗效及复发监测的重要手段,更是医患沟通的重要途径,千万不能嫌麻烦,抱有侥幸心理。
宫颈癌的预防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积极预防HPV感染和宫颈癌的发生:
●宫颈癌筛查TCT(thinprepcytologictest,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
宫颈癌的初筛普查是预防的重要手段,也是目前切实可行的方法。阴道脱落细胞的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测简便易行,准确性高。国内外有不少事实表明,开展普查、普治可使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下降,普查时还可发现癌前病变,并及时治疗。根据《中国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指南》的建议,筛查的对象包括任何有3年以上性行为或21岁以上有性行为的妇女,而性生活过早、有多个性伴侣、免疫功能低下、吸烟、卫生条件差和性保健知识缺乏的高危妇女人群则是筛查的重点。筛查时一定要正确对待和处理检查结果。
●HPV疫苗
因为约有70%的宫颈癌,是由于感染了高危型HPV16或HPV18这两种病毒而引起的,所以接种这种HPV疫苗可以对抗70%以上的HPV感染,并提供至少5年的保护。
一般来讲,9~26岁的女性比较适合接种宫颈癌疫苗。由于以性行为为主的接触是HPV感染的最主要途径,因此,专家们认为,从疫苗预防效果及卫生经济学的角度讲,最适宜接种的是那些尚未发生性行为的年轻女孩。
当然,就像很多疫苗一样,宫颈癌疫苗也不是一个疏而不漏的“金钟罩”。要做到全面预防宫颈癌,最好的方法还是“疫苗+筛查”的双重保障。
●实行晚婚和计划生育
宫颈癌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它与早婚、早产、多产有密切关系。因此,积极推行晚婚和计划生育,实行优生优育,是预防宫颈癌的重要措施。
●讲卫生和保持正当性行为
要注意会阴部清洁。妇女要加强月经期、产褥期和性生活卫生,男、女双方应有专用器具洗涤外生殖器,特别是同房前的清洗。月经期和产褥期要避免同房。同时,不要有多位性伴侣,保持正当性行为。
●加强保健工作
积极治疗妇科疾病,如慢性宫颈炎、宫颈息肉等,以及生殖道滴虫、真菌等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