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医院肿瘤专家免费义诊了

年7月17日,我院医院肿瘤诊疗中心聂世鸿教授、李楠静教授、郭文浩教授及我院肿瘤介入科主任蒲吉等,分别横跨肿瘤化疗、放疗、介入、手术等学科的专家,开展“名医联合,携手抗癌”肿瘤多学科联合(MDT)免费会诊活动。

免挂号费

免专家诊疗费

门诊检查减免元

(仅限当天义诊患者院内检查)

义诊时间:年7月17日8:00

义诊地点:医院一楼

限号数量:30位

-53531201816643(罗主任)

点击链接回顾往期,了解活动详情

医院肿瘤专家免费义诊

四个教授同时看一位患者(MDT联合义诊)

自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提出了癌症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三早”策略以来,癌症的筛查和早诊早治,已被公认为癌症防控最有效的途径。

乳腺癌

高危对象1、未育或≥35岁初产妇;2、月经初潮≤12岁,或行经≥42年的妇女;3、一级亲属在50岁前患乳腺癌者;4、两个以上一级或二级亲属在50岁以前患乳腺癌或卵巢癌者;5、对侧乳腺癌史或经乳腺活检证实为重度非典型增生或乳管内乳头状瘤病者;6、胸部放射治疗史(≥10年)者。上述情况均为乳腺癌高危因素,伴2条及以上因素时,应考虑为高危乳腺癌对象。*筛查建议1、一般妇女乳腺自査:20岁以后每月检査一次;临床体检:20~29岁每3年1次,30岁以后每年1次;X线检査:35岁,摄基拙乳腺片;隔年1次乳腺X线检查(钼靶);40岁,每1~2年1次乳腺X线检査。60岁以后可隔2?3年乳腺X线检查1次。超声检査:30岁以后每年1次乳腺超声检査。2、乳腺癌高危人群鼓励乳腺自查,20岁以后每年做临床体检1次,30岁以后建议乳腺核磁共振(MRI)检査。预防建议1、健康生活方式,远离烟酒,合理营养,保持健康体重,坚持锻炼。2、适时生育,母乳喂养,3、参加乳腺筛査,定期体检。

宫颈癌

高危对象1、有多个性伴侣2、性生活过早3、HPV感染4、免疫功能低下5、有宫颈病变史的女性筛查建议已婚或有性生活史3年及以上的女性都建议进行筛查:1、21~29岁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査,连续筛查3年无异常后,每3年1次;2、30-65岁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连续筛查3年无异常后,每3年1次;或者高危型HPV与宫颈细胞学联合筛査,连续筛査3年无异常后,每5年1次;3、筛查结束时间:65岁且既往多次检查均示阴性,则结束筛查;若曾诊断为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病史者,再持续筛査20年,筛査频率视病情定;4、接受过子宫全切术的女性(无宫颈),且过去20年里未曾有CIN2、CIN3、原位癌或癌症的女性,不需要检査;5、接种过HPV疫苗的女性,遵循特定年龄的建议(与未接种疫苗的女性一样)。预防建议1、接种HPV疫苗;2、不吸烟或戒烟;3、安全与健康性行为;4、及时治疗生殖道感染疾病;5、增强体质。

肺癌

高危对象年龄>40岁,至少合并以下一项危险因素者:1、吸烟≥每天1包持续20年,其中包括戒烟时间不足15年者;2、被动吸烟者;3、有职业暴露史(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4、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者;5、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者。筛查建议1、对于肺癌高危人群,建议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建议尽可能使用32层或以上多层螺旋CT进行肺癌筛查。扫描范围为肺尖至肋膈角尖端水平。基线CT扫描以后,根据病灶具体情况(形态,大小,边界等特征),医院咨询具体下一步诊疗计划;2、若检出肺内结节,根据结节不同特征么,磨玻璃、压实性、实性结节及多发结节的具体情况进行低剂量螺旋CT复查。3、根据国情和效能以及我国人群特征,不推荐将PET/CT作为人群肺癌筛查的方法。预防建议1、不吸烟或戒烟;2、对于有职业暴露危险的应做好防护措施;3、注意避免室内空气污染,比如被动吸烟、明火燃煤取暖、接触油烟等4、大气严重污染时,避免外出和锻炼;5、有呼吸系统疾病者要及时规范地进行治疗。

肝癌

高危对象男性35岁以上、女性45岁以上的以下人群:1、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者。2、有肝癌家族史者;3、血吸虫、酒精性肝硬化等任何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患者;4、药物性肝损患者。筛查建议1、男性35岁以上、女性、45岁以上的肝癌高危人群应进行筛查;2、联合应用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脏B超检查,每6个月筛查一次。预防建议1、接种乙肝疫苗;2、慢性肝炎患者尽早接受抗病毒治疗以控制肝炎病毒的复制;3、戒酒或减少饮酒;4、清淡饮食,减少油腻食物摄入;5、避免发霉食物的摄入。

胃癌

高危对象凡有下述情况之一者,均系高危对象:1、60岁以上人群;2、中重度萎缩性胃炎;3、慢性胃溃疡;4、胃息肉;5、胃粘膜巨大皱褶征;6、良性疾病术后残胃(术后十年)。7、胃癌术后肠胃(术后6-12月);8、幽门螺杆菌感染者;9、明确胃癌或食管癌家族史;10、恶性贫血者。筛查建议年龄>40岁,有腹痛、腹胀、反酸、烧心等上腹部不适症状,并有慢性胃炎、胃粘膜肠上皮化生、胃息肉、残胃、胃巨大皱褶征、慢性胃溃疡和胃上皮异型增生等病变以及有肿瘤家族史的对象,应根据医师建议定期做胃镜检查。预防建议1、健康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不暴饮暴食;2、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3、减少食用生冷、辛辣、过热、过硬的食物及熏制、腌制等高盐食物;4、戒烟;5、少喝或不喝烈性酒;6、放松心情、合理减压。

前列腺癌

高危对象1、年龄>50岁的男性;2、年龄>45岁且具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3、年龄>40岁且基线PSA>1μg/L的男性;具有以上前列腺癌高危因素的男性,需提高警惕,必要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对异常结果进行合理随访。筛查建议1、建议对身体状况良好,且预期寿命在10年以上的男性开展基于PSA检测的前列腺癌筛查,且在筛查前应详细说明前列腺癌筛查的风险和获益;2、血清PSA检测每2年进行1次,根据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决定PSA检测的终止时间;3、对于前列腺癌高危人群应尽早开展基于血清PSA检测的筛查;4、不建议针对40岁以下男性进行人群筛查。预防建议1、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2、减少高动物脂肪的食物摄入,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增加蔬菜水果摄入。3、避免过于辛辣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会造成前列腺的过度充血;4、日常生活中多饮水,勤解尿,避免憋尿,久坐不动;5、建议适度体育运动。

甲状腺癌

高危对象1、童年期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或放射线尘埃接触史者;2、由于其他疾病,头颈部进行过放疗的患者;3、有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甲状腺髓样癌或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MEN2型)、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及某些甲状腺癌综合征的既往史或家族史(有血缘关系);4、甲状腺结节>1cm,且结节生长迅速,半年内增长到1cm以上;5、甲状腺结节>1cm,伴持续性声音嘶哑、发生困难、伴吞咽困难或呼吸困难,并可排除声带病变(炎症、息肉等);6、甲状腺结节>1cm,伴颈部淋巴结肿大;7、降钙素高于正常范围者。凡有上述情况之一者,均系高危甲状腺癌对象。筛查建议1、甲状腺筛查要同时进行功能检查和形态检查;2、一般人群目前没有用于甲状腺癌早期检测或常规筛查的标准试验。临床颈部体检:20-29岁每2-3年一次,30岁以后每年一次。颈部超声检查:30岁后每年1次(包括甲状腺、颈部、锁骨上)。3、甲状腺癌高危人群颈部超声(包括甲状腺、颈部、锁骨上)检查,每年一次。4、女性孕前和哺乳期结束时,建议分别进行一次颈部超声检查。预防建议1、避免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和放射性尘埃接触史;2、健康生活,合理饮食,增加运动;3、合理疏导情绪不良。

食管癌

高危对象年龄>40岁,并符合下列任一项危险因素者:1、来自我国食管癌高发区;2、有上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反酸、进食不适等症状;3、有食管癌家族史;4、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5、具有食管癌高危因素如吸烟、重度饮酒、头颈部或呼吸道鳞癌等。筛查建议1、食管癌高危人群;2、普通内镜检查,每2年一次;3、内镜检查病理提示轻度异型增生,每年1次内镜检查;4、内镜检查病理提示中度异型增生,每半年1次内镜检查。预防建议1、不吸烟或戒烟;2、少量饮酒或不饮酒;3、合理饮食,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4、增强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胰腺癌

高危对象40岁以上,伴有下述任一项者(第六项因素会增加胰腺癌风险,但一般不做筛查):1、有胰腺癌家族史、糖尿病史;2、有长期吸烟、饮酒、高脂肪和高蛋白饮食史;3、无明显诱因的中上腹饱胀不适、腹痛,出现食欲不振、乏力、腹泻、消瘦或腰背部酸痛等症状;4、慢性胰腺炎反复发作者,尤其合并胰管结石的慢性胰腺炎;主胰管型粘液乳头状瘤、粘液性囊性腺瘤,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有血清CA19-9升高者;5、无家族遗传史的新近突发糖尿病患者;6、有幽门螺杆菌(HP)阳性、口腔牙周炎史者。筛查建议1、上述对象以CA19-9等肿瘤标志物的血检结果结合腹部CT、MRI进行筛查,B超也能提供相应的帮助;2、上述人群尤其是有家族史者和已有胰腺病变者每年一次CT或MRI检查。预防建议1、戒烟、控酒;2、提倡清淡、易消化、低脂肪饮食;3、多食禽类、鱼虾类食物,提倡食用“十”字花科蔬菜,如青菜、白菜、萝卜、西兰花等;4、提倡户外有氧活动;5、为防止良性病变恶化,有胰管结石、导管内粘液乳头状瘤和囊性腺瘤或其他胰腺良性病变患者应及时就医。

脑部肿瘤

脑部肿瘤的十大早期信号:1、头痛:常常清晨发作,较剧烈,起床轻度活动后逐渐缓解或消失;2、喷射状呕吐;3、视力模糊,视觉障碍;4、精神异常:常常有兴奋、躁动、犹豫、压抑、遗忘、虚构等表现;5、单侧肢体感觉异常:痛觉、温觉、震动觉减退或消失;6、幻嗅;7、偏瘫或踉跄、醉酒步态;8、耳鸣、耳聋:多在打电话时,一耳听到,另一耳听不到;9、巨人症;10、幼儿发育停止。筛查建议重视脑部肿瘤的十大早期信号,需要到神经科或相关科室(眼科。耳鼻咽喉科、神经外科等)进一步检查。预防建议1、健康生活,避免熬夜;2、增加户外锻炼和运动,保持合理体重;3、合理饮食。

图文

整理自互联网及公众平台(内容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责任编辑

张晓倩

初审

任旭刚朱智强和惠仙

审定发布

唐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jingxiroua.com/gxcx/93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