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前病变的防治
宫颈癌前病变,通俗讲就是癌前病变没达到癌症的程度,也叫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英文缩写CIN,又叫宫颈不典型增生。
据哈医院阴道镜科主任医师曲丽敏介绍,临床工作中很多病人一听自己得了癌前病变,吓得吃不好、睡不好、开始消瘦。一旦出现消瘦后就更加害怕,认为自己得了癌症整日忧心忡忡,产生极大的心理负担,这都是由于对疾病没有正确的认知导致。随着医学的发展,医生对癌前病变也有了新的认识,对病人的治疗更加合理、人性化,病人不用谈癌色变,对癌前病变如此恐惧,医生会详细为患者解释病情,减轻思想负担,经过积极的治疗,宫颈癌前病变是可以完全治愈的。
曲丽敏主任医师指出,宫颈癌前病变最新的病理诊断标准分为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病变和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如果宫颈癌前病变没有任何治疗,有一部分病人病变可以消退,有一部分病人病情发展。根据美国病理学会估计,美国每年有万妇女诊断为低级别上皮内病变,有50万妇女诊断为高级别病变,癌前病变的处理及随访是预防宫颈癌发生、降低其死亡率的关键步骤之一。
1HPV病毒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的关系研究明确表明宫颈癌前病变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有关,它的英文缩写HPV,它有很多型,大约多个分型,30余种与生殖道感染有关,其中10余种与宫颈癌前病变有关,分高危型和低危型。只有感染高危型的,持续的感染才能引起癌前病变,有70%的宫颈癌前病变与人乳头瘤病毒16、18型关系密切。16及18型属于高危型,HPV感染的高发年龄段是15岁至25岁,大于30岁女性HPV感染率下降。据资料显示我国宫颈癌前病变发病呈上升趋势,我国高达75%的女性在一生中感染过HPV病毒,大多数为一过性的,平均感染8个月,多数可以清除掉,并不发展为癌前病变。而30岁以上女性高危型持续性HPV感染8-24个月就有可能发展为癌前病变,平均8—12年发展为浸润癌。
HPV病毒感染分为3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潜伏期感染,无临床症状及组织学异常表现;
第二种类型,没有任何症状,但是细胞学阳性叫亚临床感染;
第三种类型,有临床症状,肉眼能看到病灶叫临床型感染。
曲丽敏主任医师说,在临床检查中发现一些病人没有任何症状,在例行检查中发现人乳头瘤病毒阳性,细胞学阴性,阴道镜检查不满意,阴道镜下进行活检,病理诊断排除宫颈病变。如果病毒阳性,细胞学阴性,阴道镜检查满意,建议定期复查。积极给予干预性治疗,起到一个防治癌前病变的作用。
有一位58岁的王女士,结婚后又单身,家里生活条件很好,每天锻炼身体,单身20年没有性生活,认为自己医院检查。有一天突医院检查,做阴道镜检查发现宫颈癌已经晚期,她不相信自己得了宫颈癌。曲丽敏主任医师说这位病人有可能是在20年前就感染了高危HPV病毒,医院检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也许就不会是这样的结局。因此,医院检查是非常重要的。
2阴道炎症与宫颈癌前病变的关系宫颈癌前病变与高危型HPV感染有关,阴道炎与宫颈癌前病变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可以间接影响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病及病情的发展。正常阴道内菌群生态是平衡的,相互制约不发病,阴道内PH值≤4.5,抑制其它病原体生长,称为阴道自净作用。一旦生态平衡打破外援性病原体入侵,引起阴道发炎,阴道PH值升高,阴道免疫力下降,不利于HPV病毒清除,宫颈持续HPV感染,导致宫颈发生癌前病变,缩短宫颈癌前病变发病过程。
曲丽敏主任医师在临床中发现,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病人合并徦丝酵母菌阴道病、合并细菌性阴道病、合并滴虫性阴道炎等,病人体内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不易消退,导致宫颈癌前病变发病的可能大,如果治好了宫颈癌前病变,还容易复发,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还可以引起阴道的癌前病变。
因此,曲丽敏主任医师建议广大女性朋友们应定期做宫颈癌筛查,如果有症状(如阴道流血或性交出血)直接做阴道镜检查,发现宫颈的异常改变,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确诊,争取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曲丽敏
哈医院阴道镜科主任医师
专业特长:擅长诊断治疗外阴、阴道、宫颈的疑难病症、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息肉LEEP手术。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