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桑某,女,50岁,以“经期延长伴经量增多1年余”为主诉入院,身高:cm体重:69kg,BMI:27.6。
病情回顾:
现病史:1年前经量增多似既往3倍且淋漓不尽2月,遂于外院查彩超示子宫内膜9mm,行诊刮术,术后月经恢复正常。7月前再次出现经量增多,且淋漓不尽10余天,于外院查彩超示子宫内膜11mm,查血胆固醇高,HB低,给予口服中成药物及黄体酮胶囊,效果可。6月前再次出血不止,同既往病情,给予口服去甲孕酮片(5mg,tid)1月余,效佳。现月经量再次似既往3倍,淋漓不尽,于-01-11日入院。
既往史:15年前行剖宫术,1年余前因子宫内膜厚行诊刮术,未送病理。
月经史:既往月经规律,周期30天,经期7天,LMP:年12月28日,痛经,伴少量血块。
婚育史:孕3产2,分别于30年前、15年前足月剖娩壹女活婴,体健,25年前因个人原因行清宫术。
查体:
(1)T36.3℃,P90次/分,R22次/分,BP/75mmHg
(2)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阴毛女性分布,血污、未产式。阴道:畅,容两指,聚集少量暗红色血液。宫颈:肥大、表面光滑,质韧。宫体:常大、光滑、活动度可,无压痛。附件:未及明显异常。
(3)体格检查:腹部饱满,腹型肥胖,可见一长约10cm剖宫产瘢痕,余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
入院第1天
三维阴超:子宫大小约:73*54*65mm,符合子宫腺肌症表现,子宫前壁无回声(憩室?),宫壁低回声(肌瘤?),宫颈多发纳囊。
血常规示HB:g/L,尿常规:尿糖:4+。
血脂:TG、CHO、HDL-C、LDL-C:2.05、5.69、1.05、3.78mmol/L
HCG:<0.1iu/L。
入院第2天
甲状腺彩超:甲状腺左叶中下级靠外侧可见一大小约3.5*3cm结节,界清,内可见点状强回声。诊断:甲状腺左侧叶混合性回声(TI-RADS-3级)。
空腹胰岛素、胰岛素60分钟、胰岛素分钟:2.43、11.60、22.70mIU/L。
OGTT示:GLU0、GLU1、GLU2、4.88、9.06↑、11.59↑mmol/L。
入院第3天
TCT、HPV结果无异常。
甲状腺激素:FT3、FT4、TSH:4.7、10.4↓、4.86↑。
入院第7天
内分泌结果示:COR(皮质醇)、LH、FSH、E2、PRL、PGN、TES:、3.79、2.25、、、<0.64、0.76。
余检查及检验结果无异常。
入院诊断:
AUB-P、L、A、N、O(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子宫瘢痕憩室;子宫内膜增息肉?)
高血脂症;糖尿病?;甲状腺结节性质待查。
诊治经过:
入院第2天给予氨甲环酸止血治疗,头孢美唑预防感染。
入院第3日给予内科会诊,调整血糖,口服降低血脂药物,行甲状腺科会诊后建议转科行手术治疗。
入院第4天行宫腔镜检查:宫腔镜下见前壁内膜息肉样增生,后壁内膜厚薄不均,行分段诊刮术及息肉去除术。
入院第7日病理回示:增生期子宫内膜、局部腺体不规则,另可见少量宫颈管粘膜,子宫内膜息肉。
入院第8日给予肌注亮丙瑞林针及口服米非司酮片。
出院注意事项:低盐低脂低糖饮食,锻炼身体,定期随访,1月后门诊复查。
随访:入院第9天:转科行甲状腺结节切除术:病理示:结节性甲状腺肿,局部滤泡上皮乳头增生。
出院后至今血糖控制平稳,术后至今阴道偶有少量褐色分泌物,痛经较前好转。于/2/10、/3/9日再次肌注亮丙瑞林针,检验肝功能无异常后嘱继续口服米非司酮片。
诊疗思考:
异常子宫出血限定于生育期非妊娠期妇女,不包括妊娠期、产褥期、青春期前,绝经后出血。这位患者50岁,结合病史属于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所谓围绝经期指的是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至绝经1年,持续时间平均为4-5年,其卵泡数目会急剧减少,体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致使卵巢反应能力减弱,引发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严重影响患者正常工作和生活。有研究表明,40~50岁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患者人数最多约占54.23%,特点为出血易反复发生,子宫内膜增长,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增加。同时,随着年龄增长,出现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全身其他疾病的风险增加,这就提醒我们在接诊此类患者时,需全面完善相关检查,如BMI、血压、血糖、乳腺、全身彩超、下肢静脉曲张、HCG、凝血、生化、激素水平、胰岛素、核磁,必要时行宫腹腔镜检查+内膜病理。且在选择药物时更需考虑对全身影响较小的、更安全的治疗方案及药物。本患者若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有可能无法发现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彩超提示的器质性病变,耽误治疗的最佳时机,甚至导致恶变。
从病因来论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多由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增生过度、宫颈息肉、宫颈炎、子宫内膜癌引发所致,病理学检查是鉴别子宫异常出血的有效方法,可帮助医师准确判断病变类型,对临床后续诊疗方案的科学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正如此患者我们制定的宫腔镜检查+诊刮术+病理可明确出血的病因主要为子宫内膜息肉,再考虑息肉好发的因素,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胰岛素抵抗,本病例均涉及,故需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