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福利体检的那些事第2期
——如何筛查肿瘤
FromBoschChinaMedicalTeam
在关于体检那些事第1期中,我们已经了解到预防性(福利)体检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早期筛查肿瘤。但是否发生肿瘤和家族史、既往史、年龄等均密切相关,因此如何筛查肿瘤也是有讲究的。在高危人群中或是一定年龄阶段的人群中开展肿瘤筛查,同时采用恰当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上海市抗癌协会在年初发布了针对肺、大肠、肝、胃、乳腺*、宫颈和前列腺七大男女性常见恶性肿瘤的筛查建议。大家在增减自己的福利体检项目时,或者为父母制定体检计划时不妨进行参考,有的放矢地进行肿瘤筛查。
*乳腺筛查建议来自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年版)。
肺癌
高危人群
1、吸烟≥20包/年,其中包括戒烟时间不足15年者;
2、年龄40岁以上,至少合并以下一项危险因素:
筛查建议
*LDCT:低剂量螺旋CT
临床实践证实,部分早期癌症病人经过正规治疗后活到5年以上的机会(5年生存率)可达到90%以上,而晚期癌症病人经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约10%,因此早期筛查是决定肺癌预后的关键。
X光胸片是一种传统的检查手段,应用较早、最普遍,价格也相对便宜,但X光胸片在早期肺癌的检出应用有局限性。它不易检出肺脏隐蔽部位的病灶和微小病灶,只能照出比较大的肿瘤阴影,而且如果肿瘤的阴影和心脏影重叠的话,就连肿瘤也看不出来。也就是说,用X光胸片筛查肺癌达不到早筛查早发现的目的,而应选用低剂量螺旋CT。
大肠癌
高危人群
1、40岁以上有两周肛肠症状*的人群;
2、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
3、大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
4、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
5、大肠癌手术后的人群;
6、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族史的20岁以上直系亲属;
7、50岁以上无症状人群。
筛查建议
1、40岁以上有症状高危对象,经两周对症治疗症状没有缓解者,应及时做肛门直肠检查、大便隐血试验(FOBT)检查,任一指标阳性应进行钡剂灌肠检查或肠镜检查。FOBT阳性者亦可直接进行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如FOBT阳性者经肠镜检查仍未显示异常,建议做胃镜检查,以排除上消化道出血。
2、40岁以上无症状高危对象,每年接受一次FOBT检查,如隐血试验阳性,则加钡剂灌肠检查或肠镜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如FOBT检查连续3次阴性者可适当延长筛查间隔,但不应超过3年。
3、年龄大于20岁的FAP和HNPCC家族成员,当家族中先发病例基因突变明确时,建议行基因突变检测,阳性者每1~2年进行1次肠镜检查。如基因突变检测阴性,则按照40岁以上个体进行筛查。
4、50岁以上无症状筛检对象,每年接受1次FOBT检查,每5年接受1次肠镜检查。
肝癌
高危人群
1、有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血清学证据;
2、有肝癌家族史;
3、血吸虫、酒精性肝硬化等任何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患者;
4、药物性肝损患者。
筛查建议
1、男性35岁以上、女性45岁以上的肝癌高危人群应进行筛查;
2、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脏B超检查,每6个月筛查一次。
胃癌
高危人群
1、60岁以上人群;
2、中重度萎缩性胃炎;
3、慢性胃溃疡;
4、胃息肉;
5、良性疾病手术后残胃(术后10年);
6、胃癌手术后残胃(术后6~12个月);
7、异型增生(轻、中、重);
8、中、重度肠化生;
9、明确家族史;
10、胃黏膜巨大褶皱征。
凡有上述情况之一者,均系高危对象。
筛查建议
年龄大于40岁有腹痛、腹胀等上腹部不适症状,并有慢性胃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胃息肉、残胃、胃巨大褶皱征、慢性胃溃疡和胃上皮异型增生等病变以及有肿瘤家族史的对象,应根据医师建议定期做胃镜检查。
乳腺癌
高危人群
1、有明显的乳腺癌遗传倾向(一级亲属在50岁前患乳腺癌者;两个以上一级或二级亲属在50岁以后患乳腺癌或卵巢癌者;
2、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
3、既往行胸部放疗。
筛查建议
筛查分为机会性筛查(女性主动到到医疗机构去检查)和群体筛查(如单位为适龄妇女组织乳腺检查)。
机会性筛查一般建议从40岁开始,高危人群可以提前;群体筛查目前国内无年龄推荐,国际上推荐从40~50岁开始。
乳腺自查
X线检查
超声检查
20~39岁:不推荐进行乳腺筛查(除非为高危人群)
40~45岁:适合机会性筛查;每年1次乳腺X线检查;对致密型乳腺推荐与B超检查联合;
46~69岁:适合机会性筛查和人群普查;每1~2年1次乳腺X线检查;对致密型乳腺推荐与B超检查联合;
70岁或以上:适合机会性筛查;每2年1次乳腺X线检查。
乳腺癌高危人群
应提前进行筛查(小于40岁),筛查间期推荐每年1次,筛查手段除了用于一般人群的乳腺X线检查外,还可以应用乳腺磁共振(MRI)检查。
宫颈癌
高危人群
已婚或有性生活史3年的女性
筛查建议
21~29岁: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每2~3年1次;
30~65岁: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每3年1次;或者HPV与宫颈细胞学联合筛查,每5年1次;
筛查结束时间:大于65岁且既往多次检查均示阴性,则不需筛查;若曾诊断为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病史者,再持续筛查20年,筛查频率视病情定;
接受过子宫全切术的女性(无宫颈)且过去20年里未曾有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2、3级(CIN2、CIN3)、原位癌或癌症的女性,不需要检查;
接种过HPV疫苗的女性:遵循特定年龄的建议(与未接种疫苗的女性一样)。
前列腺癌
高危人群
1、年龄大于50岁的男性;
2、年龄大于45岁且具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
3、年龄大于40岁且基线PSA1μg/L的男性;
具有以上前列腺癌高危因素的男性,需提高警惕,必要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对异常结果进行合理随访。
筛查建议
1、建议对身体状况良好,且预期寿命在10年以上的男性开展基于PSA检测的前列腺癌筛查,且在筛查前应详细说明前列腺癌筛查的风险和获益;
2、血清PSA检测每2年进行1次,根据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决定PSA检测的终止时间;
3、对于前列腺癌高危人群应尽早开展基于血清PSA检测的筛查;
4、不建议针对40岁以下男性进行人群筛查。
参考文献: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年版)
BoschChinaMedicalTeam
博世中国区医疗团队
联系邮箱
Qian.Gu
cn.bosch.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诈骗曝光在北京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