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节、增生、息肉、囊肿……
看到体检报告单上这些词汇,
不少人会先上网查查它们是什么意思。
查询结果↓↓↓
看见这些查询的结果,很多人慌了:
这些“病”是癌症先兆吗?
医生为啥没给开药,是治不了吗?
收起你慌乱的心,南哥这就一一详解,
体检报告上出现这些字眼怎么办。
体检结果异常,预示癌症吗?了解体检报告里这些字眼的含义,才能既不过度担忧,也不放过疾病的蛛丝马迹。
乳腺增生:好习惯就是“解药”
体检中,有七八成女性患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主要表现为乳房疼痛(经前加重)、乳房肿物等,大多数不会癌变,也不需要药物治疗。
囊肿:有些会自己消失
囊肿有点像长在身体里的“水泡”,恶变的可能性很小,一般不超过5%。
除了头发和指甲等部位,人体各处都可能长囊肿,其中肝囊肿、卵巢囊肿、肾囊肿等比较常见。
1肝囊肿大多数肝囊肿“体型”较小,直径一般不超过3厘米,没有症状、也摸不到肿块的,可能跟人“和平共处”一辈子。
体检发现小的肝囊肿,可以抽血查甲胎球蛋白,排除肝癌的可能,并每年做1~2次B超“监视”它。
直径大于5厘米的肝囊肿,可能压迫周围器官,引起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需要及时治疗。
2卵巢囊肿3肾囊肿小于5厘米的肾囊肿,像肝囊肿一样定期检查即可;大于5厘米,医院治疗。
结节:大部分是良性的
结节是种长在皮下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团块”,一般体型较小,乳腺和甲状腺结节最常见。
1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结节高发于30~50岁的女性,但良性结节占绝大多数,一旦确诊应及时做彩超检查。
多发性甲状腺结节,遵医嘱可定期复查即可;单个生长、坚硬不疼痛、长得快的结节比较危险,可能需要进行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来诊断。
2乳腺结节乳腺结节90%以上都是良性的,恶性情况比例非常低。不过,发现乳腺结节,医院就诊,通过彩超、钼靶照相等检查明确是良性还是恶性。
息肉:小于2厘米不用处理
息肉是一种良性肿瘤,上到鼻腔、声带,下至直肠、宫颈,均可有息肉出现。息肉的处理方式,与其的大小、形态有关。
1直径小于2厘米体积较小、带蒂的炎性息肉,不会发生癌变。
没有症状,定期复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并处理即可;有症状、复查期间长得较快,要及时手术。
2直径大于2厘米及时切除,是防止其癌变的最有效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符合这5个特点的息肉,比较危险:1.腺瘤型息肉;2.菜花型、宽基广蒂息肉;3.短期内增长得非常迅速;4.有家族史;5.患者年龄小于50岁。
包块:不疼不痒才要警惕
包块是一种长在体表的肿块,大多发生在颈部、胸部、背部及四肢等处,长时间受刺激也有转变为癌症的可能。
体表可以摸到的包块,多半是炎性包块或良性包块等,只需要定期监测即可。
1良性包块一般体积比较大或者变异不定,甚至自行消失,且呈规则圆形、表面光滑、质地柔软,固定在一处不会上下游动;同时,如果按压包块,还会有明显的疼痛感。
2炎性包块通常会有局部的红、肿、热、痛,最后化脓溃破或自行消退,而且常伴有局部疼痛、白细胞计数升高等炎症迹象。
3不疼不痒的包块不疼不痒、没有症状的包块相对来说更危险。中老年朋友体检时发现包块,要引起高度重视,最好及时治疗。
体检中,有些项目不能“省”如果在体检时,怕难受、怕尴尬,或者怕花钱,就拒绝“套餐”中的某些项目,可能会给癌症留下可乘之机。
下面这些项目,体检的时候不能“省”。
肛门指检肛门指检既难受又难为情,是很多人都会拒绝检查的一个项目。实际上,肛门指检除了检查痔疮外,还能检查是否有直肠癌的病变。
肿瘤标志物有些人为省钱,体检只做一些基本的血尿常规,这对于防范肿瘤是远远不够的。
体检中心在体检套餐中,肿瘤标志物这一项并非全部覆盖。
AFP(甲胎蛋白)对肝癌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肝脏不好的患者要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