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色 患者51岁,因发现宫颈病变1个月余于年2月25医院。该患者1个多月前因外医院,检查提示宫颈赘生物,14d医院,行宫颈活检,病理:倾向于恶性肿瘤,医院。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右侧小阴唇上方可见3mm疣状赘生物,阴道表面充血,宫颈光滑,内口可见5mm×5mm大小肿物,色红,无蒂,无接触性出血(图1),可见节育环尾丝及部分节育器,子宫体大小正常,无压痛,双侧附件区未触及异常,分泌物白色少量。
辅助检查:年2月11医院宫颈病理:子宫颈黏膜下异型梭形细胞呈瘤样增生,并见核分裂象及坏死样物,形态学图像倾向于恶性肿瘤。入院后全面化验检查,宫颈赘生物在阴道镜下进行活检,病理(图2)回报:考虑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建议检查宫腔,医院(医院)会诊。病理会诊结果:宫颈腺肉瘤。行宫腔镜检查、刮宫术:见宫颈管内膜光滑,子宫内膜光滑,宫腔后壁内膜局部略厚,余内膜薄,双侧输卵管开口可见,行刮宫术,未刮出明显组织。SCC:6.3ng/ml,CA:3.7U/ml,CA:<2U/ml。磁共振提示:子宫腔内膜信号弥漫性减低,与子宫肌层分界不清,未见结合带,宫颈、双附件区、阴道未见明确异常信号,盆壁结构正常,盆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于年3月6日在全麻下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宫颈组织慢性炎症,未见明确肿瘤残留。术后2个月随访:阴道断端愈合良好,无质硬及赘生物,盆腔内未触及肿物,无触痛,SCC:0.6ng/ml,降至正常。嘱其终生严密随访。
二、讨论子宫腺肉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为子宫肉瘤的8%,最常发生于子宫体,其中71%发生于子宫内膜,15%发生于卵巢,12%发生于盆腔,发生于宫颈的仅占2%[1],极个别发生于输卵管、腹膜、肠道[2]。混合性Müller肿瘤谱系的一端为腺纤维瘤,另一端为癌肉瘤,而腺肉瘤则位于中间位置[3]。腺肉瘤是良性(偶尔非典型)腺上皮成分和肉瘤间质成分(通常低度恶性)构成的。宫颈腺肉瘤组织预后远比中胚叶混合肉瘤好,且肌层浸润较少或仅仅是浅肌层浸润,肉瘤成分中可有异源性成分,主要为软骨、横纹肌,可见于年轻女性[4-5],最早由Roth等[6]报道。
宫颈腺肉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女性,最小为10岁[7],有报道腺肉瘤发生于乳腺癌口服他莫昔芬[8]、盆腔放疗后的患者。临床症状[1、4-5]:宫颈息肉样赘生物、或肿物脱出阴道口,性生活后接触性出血,阴道不规则流血,白带增多,血性、脓性,有异味,年幼女性可有白带、阴道流血等症状。查体可见阴道内、宫颈口息肉样赘生物,最大者可有20cm[9],如伴发感染,可有恶臭,大量流血可继发休克。本文中报道的病例中其表现为宫颈表面息肉样赘生物,无蒂。辅助检查:①彩超:对病灶大者,彩超可发现,对无性生活、幼女,可考虑行经外阴彩超检查;②组织病理检查,为确诊的金标准,进一步明确有无异源性成分、认真评估核分裂相、分化程度十分必要[10];③其他辅助检查:宫腔镜检查,明确有无子宫体腺肉瘤,盆腔MRI明确肿瘤与宫颈有无浸润,必要时行膀胱镜、直肠镜检查,明确有无膀胱粘膜、直肠粘膜浸润。临床诊断依据查体及病理。本文报道中进一步行宫腔镜检查未及异常,为原发于宫颈的腺肉瘤。
子宫腺肉瘤目前一般认为:Ⅰ期患者以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为宜,术后根据肌层浸润和肉瘤间质增生情况决定是否辅以化学疗法;Ⅱ期行子宫次广泛切除+双附件切除或+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可给予辅助治疗;Ⅲ期行全子宫次广泛切除+双附件切除+大网膜转移灶切除,术前或术后辅助治疗。宫颈腺肉瘤手术方式选择包括:局部切除、全子宫切除、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广泛性全子宫切除、化疗、放疗,年幼患者可保留卵巢,术后是否给予或给予何种辅助治疗目前尚无明确结论。本报道中患者为宫颈腺肉瘤Ⅰ期,结合年龄,给予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因无高危因素[11],术后未给予放疗、化疗辅助治疗。Pui-See等[10]对7名宫颈腺肉瘤ⅠB期患者进行广泛子宫、双附件、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后未给予放化疗辅助治疗,随访5年,无复发,最年轻患者行宫颈锥切术,术后随访17年,无复发,并且成功妊娠、分娩。Leong等[12]对13例20岁以下的患者中5例行息肉切除或宫颈锥切术等保守性手术治疗,术后随访,发现4例患者腺肉瘤于子宫内膜出现复发。
子宫腺肉瘤的预后:与预后密切相关的因素[9]:①子宫外扩散;②深肌层浸润,超过子宫肌层1/2;③肉瘤成分过度生长;④脉管内可见肿瘤细胞,⑤异源性成分[5]。子宫腺肉瘤的复发率约25%~40%,死亡率约10%~24%。复发主要与肌层浸润、肉瘤成分过度生长相关[2],有肌层浸润者复发率46%,而没有肌层浸润者复发率12.7%,有肉瘤成分过度增生者复发率约70%。有病例报道为乳腺癌术后口服三苯氧胺者继发子宫腺肉瘤,伴有异源性肉瘤过度生长,术后1年内死亡[8],伴有异源成分的腺肉瘤看来更具有临床恶性潜能,故列为高危因素之一。
子宫腺肉瘤的远处转移较少,但局部复发较常见。复发部位:阴道(30%),盆腔(26%),腹腔(26%),远处转移(8.7%),血行转移罕见;1/3的复发发生在手术5年以后。复发患者中接近半数可通过完全切除或大块减瘤加辅助治疗得到缓解。Patrelli等[13]对于有异源性肉瘤过度生长者,给予全子宫、双附件、盆腔淋巴结、大网膜、阑尾切除,术后给予放化疗,全盆腔放疗,剂量为45Gy,化疗方案为顺铂、异环磷酰胺,随访9个月,无复发。对复发瘤的化疗方案包括更生霉素、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阿霉素等。
目前尚未确定与子宫腺肉瘤关系密切的肿瘤标记物,国内报道过1例患者血CA:.8U/ml[14],医院这例宫颈腺肉瘤患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6.3ng/ml,CA:3.7U/ml。SCC目前认为是从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分离制备出的一种肿瘤糖蛋白相关抗原,其对绝大多数鳞状上皮细胞癌均有较高特异性。结合宫颈腺肉瘤中上皮成分以鳞状上皮和黏液上皮多见,进一步寻求有效肿瘤标记物,今后临床工作研究中,可于腺肉瘤的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内进一步研究有无该肿瘤糖蛋白相关抗原,以及其阳性率,进一步探讨其有无随访意义。
本文刊载于《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年第17卷第5期,欢迎大家阅读下载,媒体转载请标明出处。
北京中科医院假北京治白癜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