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科普
上期栏目我们为大家介绍了HPV检查报告应该如何解读。紧接着,本期《听·见科普》将为大家解读另一项妇科常见检查——TCT。
解读TCT
录音原文
Hello大家好~上期栏目我们为大家介绍了HPV检查报告应该如何解读。紧接着,本期《听·见科普》将为大家解读另一项妇科常见检查——TCT。
问题1:什么是TCT检查?
TCT,是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的简称,是一种传统巴氏涂片改进后的检查方法,简单的原理就是通过小刷子采取宫颈脱落细胞,通过机器制片,再放到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是否有病变。
因为是采集脱落的细胞,所以不会对宫颈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一般也不会带来太多的不适感。
问题2:为什么要做TCT?
我们知道,癌症的治疗效果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现和诊断的时间早晚。要怎样才能知道我现在所患的疾病是不是宫颈癌或癌前病变呢?如何才能快速地评估自己罹患宫颈癌的风险呢?而这也恰恰是医生所思考的问题,于是我们便有了TCT和HPV检测两大利器。一般来说,宫颈病变的诊断分三步走:首先是TCT联合HPV检测;然后是阴道镜检查;最后确诊还要依靠病理学诊断。目前推荐有性生活的女性从21岁起开始进行宫颈癌筛查,对于筛查策略,21至29岁的女性推荐行TCT检查,超过30岁的女性推荐TCT联合HPV进行筛查。
问题3:TCT报告怎么读呢?
一份完整的TCT报告信息量很大,内容包括:标本满意度、细胞数、微生物学检查结果和细胞病理报告等四个方面,主要看后两者。
微生物学检查可以发现念珠菌和滴虫感染。
细胞病理结果常见有:“未见宫颈上皮内病变”、“未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低级别上皮内病变”、“高级别上皮内病变”、“鳞状细胞癌”以及“非典型腺细胞”等。
TCT诊断属于细胞病理学的诊断,不同于对宫颈活检后的组织病理学诊断。TCT结果异常并不能与宫颈病变的诊断完全画上等号,不必为TCT的异常结果过度担忧,需要做的是按照医生的意见进行下一步检查。
另外,检查前向医生说明个人信息(包括是否在月经期、怀孕、吃避孕药等),有利于医生更准确解读TCT结果。
小结
TCT是妇科常见检查,联合HPV检测是进行宫颈癌筛查的第一步。TCT的细胞病理学诊断不能与最终的诊断划等号,需要按照医生的意见决定是否行进一步检查。检查前向医生说明详细的个人情况有助于结果的解读。
好的,本期《听·见科普》就为大家解读到这里啦,大家有什么妇产科相关问题可以在文末留言哦,我们会尽量给予回答的~
原创声明
本文系“守护女性宫颈健康”原创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